行护军将军
杂号将军名,东汉末年曹操置,掌领军征伐。《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十七年,太祖乃还邺,以渊行护军将军,督朱灵、路招等屯长安。”
杂号将军名,东汉末年曹操置,掌领军征伐。《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十七年,太祖乃还邺,以渊行护军将军,督朱灵、路招等屯长安。”
官署名。即太子率更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率更寺。官署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率更寺为司更寺,率更令为司更大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
官名。北宋前期置,为司农寺副长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另以司农少卿领其职。
官名。明代王府长史司所属有库大使一人,掌王府库藏。下设副使一人,后裁革。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田正下大夫翦蠹中士佐官,正一命。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水中大夫属官,主猪的饲养、繁殖。正二命。下设典彘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官名。明朝于河南省置。为本省布政使佐官左右参政、参议及按察使佐官副使、佥事的分道之职,以其中一人担任,专管黄河防汛、水利诸事务。专职道员名。明清时设置。明代布政使司左右参政与按察使司副使有以管理河务为
官署名。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 平章事判度支借外命妇院内舍十数间隔截而置,有官典七人,随官勾检文案。
官名。北洋政府时期税务处各股的属员,地位在帮股长之下。见“税务处”。
官署名。辽朝置,属北面官,亦称“北府”。掌佐理军国大政,与南宰相府共理国政。北、南府之称,始于契丹遥辇时,二府为契丹八部的两个集团,北府以迭刺部为核心,包括品部、乌隗部、涅剌部、突吕不部。耶律阿保机登
官制用语。本官以外又任他官者。唐朝以一职事又任另一职事者谓兼官,以职事官品低散位一阶者亦为兼官,高宗咸亨二年(671)改为守。宋朝又称“宪衔”,为加官,武臣及宗室许带御史大夫、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