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虞部郎中

虞部郎中

官名。① 西魏置,掌尚书省虞部曹。② 工部虞部司长官。唐高祖武德三年(620)由虞部郎改名,从五品上。高宗、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虞大夫、司虞郎中,寻各复旧。实闲简无事。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为五品寄禄官,不预司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为职事官,从六品。哲宗绍圣(1094—1098)时与屯田司郎官互置。南宋省。辽朝为南面朝官。明初复置,正五品,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名“虞衡清吏司郎中”。参见“虞部”。


官名。唐置,属工部,掌京都衢閧、苑囿、山泽草木及百官蕃客时蔬薪炭供顿、畋猎等事。其佐官有员外郎一人。见《新唐书·百官一·工部·虞部郎中》。宋沿唐制,虞部郎中掌山泽、苑囿、场冶之事,辨其地产而为之厉禁。见《宋史·职官三·工部·虞部郎中》。

猜你喜欢

  • 田畯

    官名。周朝置。掌土地耕作等农事的长官。《诗经·幽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毛亨传:“田畯,田大夫也。”官名,周代设此官,主农事。《诗经·豳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 元首

    指国君、天子。《尚书·益稷》:“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注:“元首,君也。”《汉书·刘辅传》:“朝廷无诌谀之士,元首无失道之愆。”注:“师古曰:元首谓天子也。”

  • 天朝典官

    太平天国官类名,即办理整个政府事务的典官。见“典官”。

  • 东城兵马指挥司

    官署名。明、清五城兵马指挥司之一。凡京城内外,划境为五,其东境属该司,掌巡捕盗贼,疏理街道及囚犯、火禁之事。明朝设指挥一人,正六品,副指挥四人,正七品,吏目一人。清沿置,设指挥、副指挥、吏目各一人,俱

  • 宣政大夫

    武阶官名。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置,秩正五品。

  • 司隶台大夫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62)置,司隶台长官,设一员,正四品,掌诸巡察,后罢。官名。隋炀帝时置,为司隶台的主官。见“司隶台”。

  • 八事考课

    南宋考课监司守令的规定。绍兴中,于四善四最以外,又以八事考课监司守令。八事所指为:一、举官当否;二、劝课农桑;三、增垦田畴;四、户口增益;五、兴利除害;六、事实案察;七、平反狱讼;八、觉察盗贼。

  • 虞部侍郎

    官名。隋朝尚书省工部虞部司长官,置一员,正六品上,文帝开皇三年(583)加为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为虞部郎。官名。隋尚书省工部有此官,掌山泽苑囿等。见《隋书·百官下·尚书省》。

  • 工科都给事中

    官名。明清工科之主官。掌科事。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设,一人,秩正八品。建文(1399—1402) 中改为正七品。清顺治十八年(1661)沿设,满、汉各一人。康熙四年 (1665) 裁。

  • 将作司丞

    官名。明太祖吴元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 于将作司置,正五品,佐卿、少卿掌司事。洪武元年(1368)改将作司隶工部,六年改司正六品,司丞品秩亦随降。十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