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职方司

职方司

官署名。即“职方清吏司”。


官署名。(1)隋始置,为兵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掌地图、城隍、镇戍、烽候、防人道路的远近及周边少数民族归化之事。所属有主事二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宋初职方司判司事一人,以朝官充任,掌收受诸州图及图经。元丰改制,郎中、员外郎始掌管本司之事,掌管地图、图经等。后来或由本司郎官兼领库部,或由兵部郎官兼领本司。金元兵部不分司,故无职方司。明清改称职方清吏司,参见该条。(2)北洋政府设置,属内务部。依照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官制,其职掌为:一、行政区划;二、官地收放; 三、民地调查;四、土地图志。司的主官为司长,下设佥事、主事。次年调整职方司的职掌为:一、行政区划; 二、土地调查、测绘;三、土地收用;四、河堤、海港和其他水道工程;五、道路桥梁的修缮和调查。

猜你喜欢

  • 夹毂队主

    官名。南朝宋置于州军府,为府主侍卫队之长。《南齐书·焦度传》记焦度在宋时补晋安王子勋夹毂队主,随镇江州。夹毂为侍卫队之名。

  • 图形紫光阁

    官员褒奖的方式之一。清高宗时建立紫光阁,图形功臣,以表扬其名声。兆惠即以平定大小金川功,图形于紫光阁。

  • 知通进银台司

    官名。宋代设置,为通进银台司的主官,见“通进银台司”。

  • 外都督曹

    官署名。西晋置,属御史台,掌监察京畿以外诸军府长官。设侍御史掌其事。东晋、南朝宋、南齐沿置。梁、陈不详。

  • 左右射声倅长下士

    官名。见“左右射声率下士”。

  • 大丞相

    官名。魏晋南北朝丞相、相国不常置,皆非寻常人臣之位,多用来位置权位极高的重臣。北魏孝庄帝时,以尔朱荣有扶翼之功,拜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后又拜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其后东、西魏、北齐、北周、隋亦置,得

  • 同“圭”。周朝天子册命诸侯臣子时颁赐的玉器,作为册封的凭信。《史记·晋世家》: “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 ‘以此封若。’”

  • 计曹

    官署名。三国魏置,长官为掾。见《三国志·高堂隆传》。官署名,三国魏置,掌管会计,其长官称计曹掾。参看“计曹掾”条。

  • 师尉大夫府

    官署名,即师尉郡之政府。详“师尉大夫”条。

  • 五官监候

    官名。唐朝太史局始置监候五人,肃宗乾元元年(758)加号五官监候,置三人,正八品下,掌候天文,隶司天台。辽朝隶司天监,属南面官。明朝钦天监亦设,正九品,佐五官正推历法、定四时。清为钦天监天文科主要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