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功郎官
考功郎中、员外郎通称。
考功郎中、员外郎通称。
使职名。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 以宇文融充河南北渠堰使,用《禹贡》九河故道开稻田,换取陆运钱,收其利。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十一月置关西渠堰使,于雍、耀二州界(今陕甘交界一带)疏泾水(今泾河)
官制用语。唐宋时宰相于宣政殿奏对退班后,待制官、御史台左右巡官等皆得引对,以其次于宰相之后而得对奏于皇帝,故谓次对。
司封郎中、员外郎通称。
见“上计掾”。官名,汉置,为“上计掾史”的省称。详见《计吏》条。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侍卫”。
官名。见“司士中大夫”。
官名,掌执法纠察。详“执法刺奸”条。
官名。清朝由都察院派出视察宗人府事务之御史。雍正五年(1727)设,二人。
官名,又称“提举阁事大臣”,清朝文渊阁设此官,掌领阁事,以内务府大臣充任。见《清史稿·职官二·翰林院·文渊阁》、《清文献通考·职官四·文渊阁》。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门下省置,掌有关章奏之事,以本省属吏领之。宋代门下省吏员办事诸房之一。《宋史·职官志一》说:“门下凡分房十……曰开拆房,曰章奏房,曰制敕库房,亦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