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牧司判官
官名。见“群牧司都监”。
官名。见“群牧司都监”。
降奴服于即匈奴国君单于,王莽改单于曰此。见《汉书·王莽传》。
仓库名。明置于南北两京,各设副使一人,不入流。掌贮京城粮食等。
官名。清末度支部税课司主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三人,正五品,奏补。掌本司所管事宜。
官名。隋朝陇右牧皮毛监次官,视从八品。
考功郎中、员外郎通称。
官名。隋文帝开皇九年(589)遣柱国韦洸安抚岭外,仁寿四年(604)又以杨素为河北道安抚大使,皆为行军主帅之兼职。唐太宗贞观(627—649)初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有安抚、巡察、存抚等名,后
指官爵品位。《左传·庄公十八年》: “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官名。唐高祖武德三年 (620) 改司门郎而置,为尚书省刑部司门司长官,置一员,正五品上,掌门关出入之籍及道路遗失之物; 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为司关大夫,咸亨元年 (670) 复为司门郎中。北宋
官名。清末巡警部之长官。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从一品,特简。掌总理部务,统率全国警政,筹议警察制度。三十二年,改民政部尚书。官名。清末置,为巡警部的长官,见“巡警部”。
科举制科之一。宋代设置,属于武类科目,于真宗、仁宗时诏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