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经略使司

经略使司

官署名。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始以右仆射张齐贤为经略使,节度环庆、泾原路及永兴军路兵马。不常置,后渐成为沿边诸路掌军务和治安的长官,常置于陕西、河东、广南等路,往往以经略安抚使为名,其官署称经略使司或经略安抚使司,简称经略司或经略安抚司。其经略使或经略安抚使常由直秘阁以上官充任,兼任驻在地的知州或知府,并兼马步都总管。西夏仿宋制置东西经略司,各以经略使为主官。金末在蒙古军入侵而致残破的各州设置经略司。元初亦沿金制置经略使,如史天泽等曾任河南经略使。元顺帝时为平息江南各省起义军的力量,曾于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九月,令中书参政普颜不花、治书侍御史李国凤等为经略使,至江南各省督察军纪,招抚起义军头目,旌表孝义耆老等,以维护统治秩序。

猜你喜欢

  • 右大司马

    官名。新莽地皇元年(后20)分大司马为前后左右中五员,分掌军政。更始政权亦分设左、右大司马。东汉初合为一员,旋罢。三国吴孙权赤乌九年(246) 复分置左、右,孙亮建兴(252—253)中合为一员。十六

  • 提牢主事

    官名。明清皆置,简称提牢。见“提牢”条。官名。见“提牢厅”。

  • 直班前锋参领

    官名。清朝八旗护军营之将领,额设二人。与直班护军参领共同掌管率领直班兵士以宿卫。下属前锋校二人、前锋十八人。

  • 织染局

    官署名。① 明清掌织染绸缎事务之机构。明朝又称“织染杂造局”。设于南、北两京和地方各府各布政使司。南、北两京所设者分内外,内局为宦官八局之一,以应上供,外局为地方所设者,浙江之杭州、湖州、嘉兴等十府,

  • 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司

    官署名。元朝地方监察机构,设于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置司杭州,监治杭州、湖州、嘉兴、平江、常州、镇江等路,隶江南行御史台。二十一年,移司于平江路 (今江苏苏州),二十三年迁回杭州路,二十六年又迁

  • 雍州丝局

    官署名。北齐置,设丞。掌供宫廷丝织品。隶太府寺中尚方署。

  • 威光将军

    参见“十威将军”。

  • 周子南君

    封爵名,汉武帝封周朝后代姬嘉为周子南君。《后汉书·光武帝纪》:“(二年五月庚辰封)周后姬常为周承休公。”注:“武帝封周后姬嘉为周子南君,成帝封姬延为周承休公,常即延之后。”

  • 知后官

    吏名。宋朝初年置,掌诸军、监场务进奏之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 废,选其合格者为进奏官。吏员名。宋初诸军、监、场务掌进奏事务者称知后官,职掌同诸州进奏官。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废知后官,选

  • 武学学录

    见“武学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