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管领种田打捕鹰房民匠等户万户府

管领种田打捕鹰房民匠等户万户府

官署名。秩正三品,设于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掌归德、亳州、宿州等二十余城蒙古军、汉军种田户差税,原隶东道诸王塔塔儿位下,后改属皇后中宫,隶中政院。置万户、经历各一员。下辖管领大名等处种田诸色户总管府,管领大都河间等路打捕鹰房总管府、管领本投下大都等处诸色户计都达鲁花赤、管领东平等路管民官,均秩正五品; 又领曹州、东明、藩城、汴梁四提领所,秩正七品。


官署名。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置,初隶诸王塔察儿位下,后改属中宫,隶中政院。秩正三品,掌归德、亳州、永宿二十余城各蒙古、汉军种田户差税。设万户、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属吏有令史。所属机构有管领大名等处种田诸色户总管府,管领本投下大都等处诸色户计都达鲁花赤,管领大都、河间等路打捕鹰房总管府,管领东平等路管民官,管领大名等路宣抚司,燕京路管民千户所,以及管领曹州等处本投下民户、管领东明等处本投下户计、管领蒲城等处本投下诸色户计、管领汴梁等路本投下种田打捕躯户四提领所。

猜你喜欢

  • 右日逐王

    匈奴王号名,地位次于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和左日逐王,高于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渐将王等,属官有骨都侯、尸逐骨都侯、日逐、且渠、当户等。有自己的部土。见《后汉书·匈奴传》。

  • 左选郎

    三国蜀所置尚书郎官名。亦作左选部郎。与右选郎、吏部郎同掌官吏铨选。见《三国志·邓芝传》。官名,也称左选部郎,三国蜀置尚书左右选部郎,与吏部郎共掌铨选。《三国志·蜀书·邓芝传》:“子良,袭爵,景耀中为尚

  • 监军使

    ①使职名。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诸道方镇置为监军使院长官,以宦官充任,一般任三年,掌“监视刑赏,奏察违谬”,属有副使、判官、小使等,并掌握部分军队。各支郡镇兵,别有品秩较低宦官监临。平时出征,偏将

  • 中常侍钩盾令

    官名,汉设此官,《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刘强传》:“永平元年,强病,显宗遣中常侍钩盾令将太医乘驿视疾,诏沛王辅、济南王康、淮阳王延诣鲁。”中常侍钩盾令为两官的合称。中常侍为一官,秦朝始置,汉朝沿置,掌

  • 三甲

    官制用语。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0) 将所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等,分称第一、二、三甲,此年第一甲取二十八人,第二甲取一百五十七人,第三甲取五十四人,三甲人数反少于二甲。太宗端拱元年(988) 、二年取

  • 京师地方检察厅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始置,配置在京师地方审判厅内。以检察长一人为主官,秩正五品,掌纠正同级审判,监督下级检察厅,下设检察官五人,秩正六品,典簿(从七品)、主簿(从八品)、录事各二人

  • 三司勾院判官

    官名。见“三司勾院”。

  • 右勋侍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置,详见“勋侍下士”。

  • 三礼馆

    清代内阁所属特开的修书馆。见“内阁修书各馆”。

  • 主管官告院

    官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为官告院长官,以吏部诸司郎官兼任。后另委他官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