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算学

算学

学校名。隋朝置为国子学之一,设博士一人,掌教授学。唐初废。高宗显庆元年(656)复置,三年又废,以博士以下隶太史局。龙朔二年(662)复置,属国子监。设博士二人,从九品下; 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官子弟及庶人子为生者。宋初不置。徽宗崇宁三年(1104)复置,依元丰(1078—1085)算学条制编成“算学敕令格式”,招收学生二百余人,许平民报考。习读算书、天文书,演练算法,并习一小经。大观四年 (1110)并入太史局。宣和二年 (1120) 罢。南宋复置,仍隶太史局。设算学博士、算学谕,分掌教学之事。清朝又称算法馆。为国子监附设专教算法之学馆。康熙五十二年(1713)设于畅春园蒙养斋,简精于教学之大臣官员教授八旗世家子弟学习算法,并命皇子、亲王管理。雍正十二年(1734),于八旗官学中增设算学教习。乾隆三年(1738),停官学教习算法,专立算学一所,由钦天监管理。四年,改隶国子监,称国子监算学。额设学生满十二人,蒙古、汉军、汉各六人。特简满大臣一人管理。设助教汉一人、教习汉二人,掌教算法。学生五年学习期满,经过考核,以天文生、博士等职选用。光绪三十一年(1905),以裁国子监,复改隶钦天监。


官学名。《魏书·艺术传》记北魏世祖时,殷绍为算生博士,给事东宫西曹。隋初国子寺所属有算学,置算学博士、助教各二人,学生八十人,仁寿初废。唐于国子监置算学,设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招收八品以下及庶人子弟为学生,员额三十人。以《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候阳》、《周髀》、《五经算》、《缀术》、《缉古》为专业教材、兼习《记遗》、《三等数》。宋代算学建于徽宗崇宁间,隶太史局、入学资格分命官及庶人两种,学生员额为二百一十人。本科教材有《九章》、《周髀》、《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等;还有历算三式、天文书等。本科之外,还须学一小经,愿习大经者听便,清于畅春园设算学馆,选八旗世家子弟为学生。任命精于数学的大臣、官员掌管其事。后废。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复立算学一所,由钦天监管理,次年改隶国子监。特派管理大臣一人,以下设汉助教一人,汉教习二人,分任教授算法。招收学生三十名,满十二名,蒙、汉军、汉各六名。学习期限为五年,学习期满,考试合格,以天文生、博士等职选用。

猜你喜欢

  • 尹工

    官名。殷朝置。《甲骨文合集》第五六二八片: “壬辰卜, 贞厥令尹工。 ”

  • 承衣

    官名。隋炀帝时宫中的女官名,虽名“承衣”,并无职掌,只是趋侍左右而已。《隋书·后妃传序》说:“炀帝时,后妃嫔御,无釐妇职,唯端容丽饰,陪从醼游而已……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 水部郎

    官名。魏晋南北朝尚书水部曹长官通称。亦称水部郎中,资深者称侍郎。魏、晋、宋六品,梁侍郎六班,郎中五班,陈四品、六百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郎为从五品中,郎中五品上,二十三年皆称郎中,六品,

  • 上宰

    指宰相。晋代枣道彦(据)《杂诗》:“天子命上宰,作蕃于汉阳。”

  • 总制院使

    官名。元朝置。释教总制院长官,例由国师推类,掌全国释教及吐蕃事务。

  • 六堂

    明清国子监贡生、监生学习之场所。即率性堂,修道堂、诚心堂、正义堂、崇志堂、广业堂。明清时国子监学生修习之所。元代合太学生于国子,置游艺、依仁、据德、志道、时习、日新六斋,令博士分教,以次递升,为明清国

  • 加荣

    清朝封赠制度。即指对孔子后裔之封赠。孔子后裔,本支嫡长封衍圣公。其承袭事由山东巡抚具题,吏部复行。

  • 疡医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太医下大夫疡医上士佐官,正二命。

  • 东西班承旨

    禁军官名。后周置,《五代会要·京城诸军》记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十二月改东西小校为东西班承旨,以分绕东西两班直。

  • 国论右勃极烈

    见“国论左勃极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