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秩官

秩官

常设的官职。《商君书·修权》: “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为民蠹也。”

猜你喜欢

  • 三都

    即北魏“三都大官”的省称。(1)东汉时以东都洛阳、西都长安与南都宛(南阳郡治)合称三都。(2)指三国时魏都邺、蜀都成都、吴都建业。(3)唐显庆二年(公元617年)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公元690年)

  • 忠武将军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置,为诸名号将军中地位较高者,属武职二十四班第十九班,仅次于重号将军。陈四品,秩中二千石,如加大为忠武大将军,则进一阶。唐高祖武德七年(624)置为正四品上武散官,宋

  • 尚食局都监

    官名。金置,为尚食局的属官。见“尚食局”。

  • 总董

    清末至北洋政府初期城镇自治组织职员名。见“董事(1)”。

  • 善世院

    官署名。明朝掌管佛教的机构。洪武元年(1368)置,四年革,后改置为僧录司。

  • 尚书郎中

    参见“尚书郎”、“郎中”。

  • 鸿胪寺主簿

    官名。西汉鸿胪有主簿,后代因之。隋初,鸿胪寺置主簿。唐初沿置,员二人,正八品。太宗贞观(627—649)中减一人,改从七品上,负责掌印及勾检稽失。北宋前期,用为文臣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

  • 柴炭局大使

    官名。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置大都、上都柴炭局各一,属宣徽院。十六年(公元1279年)改提举司,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定秩为正七品。设大使为主官,大都一人,上都二人;达鲁花赤各一人监临之。

  • 宫伯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宫伯司长官,分置左、右,皆正五命。其属有左、右小宫伯下大夫,左、右宫伯都上士,左、右中侍上士,左、右侍上士、中士,左、右前侍中士,左右后侍中士,左、右骑

  • 御史治书

    即“治书侍御史”。《晋书·崔洪传》:“武帝世,为御史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