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秀才

秀才

本意指优秀人才。汉武帝始定为选举科目。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三国魏州举秀才,郡举孝廉。晋朝沿之。东晋时以学校陵迟,秀才、孝廉一度不策试。通常扬州岁举二人,诸州举一人,或三岁一人,随州大小,并对策问。南北朝略同。时秀才之选最为重要,多以此出任要职; 因由州郡国中正把持选举,故所举多世家豪族。隋、唐沿用,为举士科目。唐朝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粗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为及第。上上第正八品上,上中第正八品下,上下第从八品上,中上第从八品下。高宗永徽二年 (651)罢。宋朝凡读书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朝亦为荐举之一种。洪武十五年(1382),举秀才有数千人之多。被举者多受重用,每任命为地方或中央大吏。在荐举科目中最为显要。亦作为科目中生员之俗称。清朝亦然。


秀才本义是才能优异。汉朝作为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为避光武皇帝刘秀讳,改称茂才。后世多沿置,唐初尚有秀才科,后渐渐变为一般儒生的通称,宋朝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初曾举秀才几十名任知府。后来专指府州县在校生员。

猜你喜欢

  • 防閤将军

    官名。南北朝时诸王设防閤将军,以保护王和王府的安全。参看“防閤”条。

  • 赤龙

    官名,即夏官,宓羲的官分为春夏秋冬中五官,分掌四时及国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以为宓羲龙师名官。”注:“应劭曰:师者长也,以龙纪其官长,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

  • 纰论

    官名。吐蕃官,即外相。

  • 实录院检讨

    官名。南宋实录院置,以秘书省官或他官兼任,掌修实录。参见“实录院”。

  • 右典牧都尉

    官名。西晋置。掌管马、牛的牧养,属太仆,六品。见《晋书·食货志》。

  • 比二百石

    汉朝官秩等级名,其俸低于二百石,该级官吏月俸谷二十七石。《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比二百石以上(比六百石以下)皆铜印黄绶。”《后汉书·百官五》:“比二百石奉(俸),月二十七斛(石)。”又《百官一》:

  • 都亭西驿

    官署名。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以京城西旧染院为夏州蕃驿,属鸿胪寺。后改称都亭西驿,掌接待河西蕃部贡奉使者。设管勾二人,以诸司副使以下至三班使臣充任。官署名。宋置都亭西驿及管干所,属鸿胪寺,

  • 军议校尉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初益州牧刘璋置。掌参议军事。官名,东汉建安初益州牧刘璋置,掌参议军事。《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

  • 三丞

    官名统称。宋朝指秘书丞、太常丞、宗正丞。其选甚清。北宋前期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为职事官。

  • 盛京兵部侍郎

    官名。清朝盛京兵部长官。额设一人,满缺,秩正二品。总掌部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