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知匦使

知匦使

使职名。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 置匦(铜柜)四枚,接受四方投书,令正谏大夫、补阙、拾遗一人充使,受理投匦之书信,是为知匦使。每日所有投书,至暮并进。玄宗天宝九载(750) 改称献纳使,肃宗乾元元年(758) 复称知匦使。德宗建中二年(781)择谏议大夫一人,充知匦使。文宗开成三年(838) 以谏议大夫李中敏充。


官名。唐置,掌匦事。武后垂拱二年,置匦以受四方之书。参见“匦院”条。玄宗时改称献纳使,肃宗时复旧,德宗时改称理匦使。见《旧唐书·职官二·知匦使》、《新唐书·百官二·左谏议大夫》。

猜你喜欢

  • 长秋监少令

    官名。即长秋少令。

  • 考功清吏司派办处

    清代考功清吏司内部机构。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七月设立,掌核办各省军功、边防、剿匪及五城水会、获盗员绅等项奖案。

  •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国民党政府最高军事指挥长官。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国民政府设立军事委员会为全国最高军事机关,设委员长一人,委员七人至九人,均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选定,由国民政府特任。委员长为军事委员会最高将官

  • 执政官

    官名合称。金朝尚书省左、右丞与参知政事合称执政官,佐宰相治本省之事。

  • 封简科

    清朝都察院经历厅下属之办事机构。置经承二人,办理文移事务。

  • ① 臣见君之通称。《尔雅·释言》:“陪朝也。”注:“臣见君曰朝。”(1) 周朝诸侯春季谒见天子。《周礼·春官 ·大宗伯》:“春见曰朝。”(2) 周朝诸侯五年谒见天子。《礼记·王制》:“诸侯之于天子也”

  • 覃官

    指推恩加官。元代常有覃官之举, 如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曾诏内外官四品以下普覃散官一等。三年(公元1310年)蒙古儒学教授,一体普覃, 四年(公元1311年)诏在任官员,普覃散官一等。

  • 右都水长

    官名。西汉置,属右扶风,员一人,有丞,掌内史右地水利事务。官名,汉置,属右扶风,掌池沼灌溉、保护河渠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

  • 左牝局

    官署名。北齐置,属太仆寺左牝署,设都尉。

  • 武德大夫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官名,改宫苑使、左右骐骥使、内藏库使置,为正七品武阶官,属大使臣。官名。宋代武职八阶正使有武德大夫。见《宋史·职官九·武阶》、“武功大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