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盛京兵部

盛京兵部

官署名。清朝盛京五部之一。掌盛京戎政、邮驿及武职铨选之事。康熙三十年 (1691) 设。置侍郎一人,总掌部务; 堂主事二人,掌题奏文移及档案事务。下设左、右二司,左司掌驿站邮传事务,负责验看邮符和供应夫役、马匹。右司掌边门稽察事务,有公事出边者凭单验放;还负责盛京仓官、驿官、守边官等的铨选和笔帖式考试、注册、补用之事。各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此外还设有笔帖式十二人,分别在二司等处掌翻译。以上各官均为满缺。光绪 (1875—1908) 初,命盛京将军兼管部事,并增置宗室员外郎一人。三十一年 (1905) 裁。


官署名。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置,掌管盛京省的军事、邮传及武职官的铨选等事。盛京的兵马器械,每三年简阅一次。设侍郎一人,郎中二人,员外郎四人,堂主事二人,主事二人,笔帖式十二人,驿站正副监督各一人,都由满人充任。内部组织分左右二司。左司掌邮传事务,右司掌边境稽察事务。各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笔帖式共十二人,分在二司办事。此外盛京兵部的题奏、文移及档案事务,由堂主事二人管理。

猜你喜欢

  • 移注

    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方法之一。在任职官任职期满或够一定期限移授其它差遣,称为移注。

  • 兵部郎官

    兵部郎中、员外郎通称。

  • 安抚副使

    官名。唐德宗贞元(785—805)时始置,为安抚使副贰。宋朝诸路有灾伤,朝廷例遣官安抚,时或特命安抚副使,以诸司副使以上充任。金朝置为安抚司副长官,正三品。明朝置为安抚司土官,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从六

  • 小宰

    官名。周朝置。太宰属官。中大夫爵。主司王宫政令、刑法,及一切纠察禁令。掌管国家法典规则和职贡条文副本,考核各级官府政务,平均各诸侯国贡赋以节财用。按爵秩尊卑规定百官朝位、职掌、俸禄。以六属制度推行各官

  • 县承发房

    清代县衙内部分房之一,设经承,掌往来文移。唯大兴县有之。

  • 同判国子监

    官名。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置,员一人,以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冯元为之。时国子监颇任贵游子弟之初仕者,资序与管库略同,故设此职以隆其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

  • 山人

    官名。一说即山虞。掌山林。《左传·昭公四年》: “山人取之,县人传之,舆人纳之,隶人藏之。”孔颖达疏:“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知山人虞官也。”官名。春秋时鲁国设置,《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注:

  • 宝谟阁待制

    见“宝谟阁”。官名,宋宁宗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置,位在学士、直学士之下,掌更直备顾问。见《宋史·职官二》,参看“宝谟阁学士”条。

  • 盐政院丞

    官名。清末盐政院之副长官。宣统三年(1911)八月设。佐盐政大臣掌理盐政。额一人。十一月裁。

  • 上工

    官名。春秋战国置。乐官。大师属员。《仪礼·大射》: “仆人正徒相大师,仆人师相少师,仆人士相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