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珍羞署署正、署丞

珍羞署署正、署丞

官名。明制,光禄寺所属的珍羞署以署正、署丞为正副主官,掌供宫膳肴核之事,属官有监事。清沿置,有署正满、汉各一人,署丞满二人,掌供备禽兔及鱼、面、茶等物,预备祭祀应用器皿,并总办筵席及供应官员食物等事,属官有笔帖式、经承。署内有珍羞署库,存储祭祀应用器皿、面、茶等;总办处,掌造办筵席、乳茶,并发给各处来使食物;炸食房经承一人,备办兔、鱼、面、茶。并有打牲网户长,捕鱼网户长、面行户长、茶长等员。

猜你喜欢

  • 通事舍人

    官名。① 中书省属官。亦称中书通事舍人、中书舍人。东晋始置,掌呈奏案章,七品,多选名流充任。后省,由中书侍郎兼其职。南朝复置,员四人,渐引用有才干的寒士,于呈奏本职外,兼掌诏令,入直内廷,出宣帝命,凡

  • 武锋中郎将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孙权置。领兵。《三国志·黄盖传》: “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官名,三国吴置,掌征伐。《三国志·吴书·黄盖传》:“建安中,随周瑜拒曹

  • 审刑院

    官署名。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置,设知院官一至二人,详议官六人,皆以朝官充任。凡具狱案牍先经大理寺断谳,然后关报本院,由知院与详议官定成文草上奏皇帝,再下中书审议,中书议后再奏,取旨后始定案,以防

  • 右寺

    官署名。明清大理寺所属机构,分掌狱讼复审工作。参见“大理寺左寺”。

  • 议曹掾

    官名,汉置,为郡守属官,无固定职事,参与谋议。《后汉书·孔奋传》:“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议曹也作谋曹,多以境内名士担任。其后,各朝郡府多置。也有称议曹掾为议曹祭酒的。

  • 文书名。①指下言于上之文书。始见于汉。三国沿制,除言密事得皂囊盛外,余皆启封。唐朝定为以下达上之制,上于天子。宋朝以后渐成重大吉庆祥瑞及称谢恩典的专门上书。逢正月皇帝不受朝及喜庆祥瑞之事或群臣奉上尊号

  • 东京学助教

    官名。辽朝东京学之学官,佐博士教诲诸生。

  • 王相府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于各王府置,以辅导诸主,设左、右相各一人,正二品。十三年罢。

  • 左藏库使

    官名。五代后梁置,掌左藏库,多以武职充任。宋朝为西班诸司使,不领本职,为武臣迁转之阶,有西京左藏库使、左藏库使。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定为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改武经大夫、武显

  • 朝府

    即郡府,也称府朝,就是郡太守处理政务的大堂。《后汉书·岑晊传》:“(太守成)瑨委心(岑)晊、(张)牧,褒善纠违,肃清朝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