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特进

特进

初为对大臣的优待名义。西汉末始置,以赐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东汉因之。加此者朝会时班次可进至三公下 (一说车骑将军下) ,得自辟僚局,车服吏卒等待遇仍从本官。退免大臣加此者仍得参与大政。三国两晋南北朝成为正式加官名号,用以安置闲退大臣。魏、晋、宋二品,梁十五班,陈二品、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一品下,二十三年改二品,北齐二品。隋初为正二品散官,炀帝大业三年 (607) 废。唐朝至北宋前期为正二品文散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为新寄禄官,从一品,取代旧寄禄官尚书左、右仆射。金、元复为文散官,列四十二阶之第三阶,金从一品中次; 元正一品,宣授。明朝正一品文散阶官初授为特进荣禄大夫,升授为特进光禄大夫,列四十二阶之第一、二阶。


官名,西汉置,凡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敬异者赐特进,位在三公下,得自辟僚属。东汉为加官,从本官车服,无吏卒,唯食其禄赐、列其班位。《后汉书·百官志》:“中兴以来,唯以功德赐位特进者,次车骑将军。”《后汉书·伏湛传》:“晨谦敬博爱,好学尤笃,以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南朝齐、陈特进位从公,北魏北齐皆以旧德就闲者居之。隋文帝以特进为散官,不理事,炀帝即位废之。唐朝为文散官。见《通典·职官十六·特进》。

猜你喜欢

  • 特爵

    爵级名称。太平天国后期对于加军师衔的诸王称为特爵。

  • 军正下大夫

    官名。北周置。尉迟惇曾任之。一说属夏官府。正四命。

  • 南京提举京城所

    官署名。金朝置。掌南京(今河南开封)城壁及缮修等事。设提举、同提举总领所事,秩正七品、从七品; 管勾一员,正八品,掌佐缮治; 受给官一员,掌收支之事; 壕寨官一员,掌监督修造。

  • 掌盖

    官名。又称“伞房掌盖”。清朝内务府武备院所属北鞍库之属官。初设时称“掌伞总领”,二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增为三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改是称。正六品。掌伞房事。凡皇帝御殿或祭祀行礼,则负责张

  • 监州

    官名。南朝在某州元刺史时,以其他官员监理该州事务,代行刺史职权,称监某州或监某州事,简称监州。地位较正式任命的刺史为低,亦可升任刺史。见《南齐书·陆慧晓传》。后亦为通判的别称。官名。通判的别称。南朝梁

  • 左勋卫

    ①北周宿卫官。《隋故仪同三司王府君墓志铭》:“公授左勋卫,俄迁帅都督。”②隋朝左、右卫所统领内府府兵之组织,置开府府 (骠骑府),领军坊、乡团,掌宿卫宫禁。东宫武官名。北周建德初置,属左司卫,掌东宫护

  • 北面边防官

    辽朝北面官类名。辽境内部族交错,专门设官镇抚、防御,统称为北面边防官,主要官衙有各都部署司、指挥使司、统军使司、详稳司、统领司、戍长司、甲马司、招讨使司、巡察司、兵马司、节制司、节度使司等。分布五京及

  • 库谷监丞

    官名。唐朝将作监所属库谷监属官,置一员,正八品上。

  • 度支分巡院院使

    使职名。唐代宗宝应(762—763)中刘晏为度支盐铁转运使,自淮北列置巡院,搜择能吏以主之,使江淮钱米转运入京。德宗贞元(784—805)初一度废,八年张滂为转运使,复置江淮各巡院。其后置使以主巡院事

  • 大司族

    明清宗人府宗令之别称。以其掌皇九族之属籍,故名。又称“大司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