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爵位。君主颁与臣民的一种封号等级。商周皆置。据《礼记、王制》: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战国秦置二十等爵,秦及西汉沿之。西汉除以诸侯王、列侯分封刘氏宗亲及封赏异姓功臣,又有王子侯、外戚恩泽侯等名目。武帝时一度置武功爵以卖官。东汉高爵唯诸侯王、列侯、关内侯,又有县侯、乡侯、亭侯等。东汉末曹操秉政,设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等以赏军功。魏晋南北朝有五等爵 九等爵,多封与贵族、功臣,受封者或开国,或食封。隋朝初年爵封九等: 国王为正一品; 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从一品; 侯,正二品;伯,正三品; 子,正四品; 男,正五品。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为王、公、侯三等,余并废。唐朝封爵九等: 王为正一品,食邑万户; 嗣王、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 国公,从一品,食邑三千; 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县公,从二品,食邑一千五; 县侯,从三品,食邑千户; 县伯,正四品上,食邑七百; 县子,正五品上,食邑五百; 县男,从五品上,食邑三百。皇兄弟、皇子皆封国,为亲王; 皇太子子,为郡王; 亲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 以恩进者为郡王;袭郡王、嗣王者,封国公。宋朝爵位共十二等,即亲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及开国男。金、元凡八等: 王、郡王、国公、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自正一品至从五品。金各等食邑、实封有定制。元朝郡公以下仅止于封赠。


君主给臣民的封号等级。商周王实行五等爵,诸侯也实行五等爵。《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战国时秦置二十等爵,西汉沿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为避武帝讳,改彻侯为通侯,又名列侯。除二十等爵外,西汉又有王侯两级,王有皇子王、异姓王;侯有王子侯、外戚恩泽侯等。武帝时又置武功爵,用来奖赏有功将士,也用来卖爵增加军费收入。《汉书·食货志下》:“请置赏官,名曰武功爵。”注:“臣瓒曰:《茂陵中书》有武功爵,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卫,三级曰良士,四级曰元戎士,五级曰官首,六级曰秉铎,七级曰千夫,八级曰乐卿,九级曰执戎,十级曰政戾庶长,十一级曰军卫。”东汉为诸侯王、列侯、关内侯,又有县侯、乡侯、亭侯等。东汉末年曹操置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以赏军功。三国魏置名号侯,另有国王、公、侯、伯、子、男、乡侯、亭侯、关内侯等。晋和南北朝时有五等爵和九等爵。隋为九等爵: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炀帝減为王、公、侯三等。唐朝爵分九等:1、王,正一品,食邑万户;2、嗣王、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3、国公,从一品,食邑三千户;4、开国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户;5、开国县公,从二品,食邑一千五百户;6、开国县侯,从三品,食邑千户;7、开国县伯,正四品上,食邑七百户;8、开国县子,正五品上,食邑五百户;9、开国县男,从五品上,食邑三百户。宋朝爵分十二等:亲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金、元爵分八等:王、郡王、国公、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清朝爵分宗室封爵及世爵世职。宗室封爵分十四级: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世爵世职分九等: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用以赏功勋。参看《历代职官表》。

猜你喜欢

  • 掌囿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虞部下大夫掌囿中士佐官,正一命。

  • 掌酝

    ①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掌掌之一,属尚食局。员二人,从九品,唐朝改正八品,酒醴进御。宋、金悉如唐制。明永乐 (1403—1424)后归其职于宦官。②吏名。隋唐光禄寺良酝署置,员数十人,

  • 大都尚酝局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1279)由御酒库改立,秩从五品。掌酝造诸王百官酒醴,隶宣徽院。置提点、大使各一员,副使二员。

  • 少近官

    官名,秦置,为近侍小臣的泛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曰:‘善’。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注:“《索隐》:少,小也。近,近侍之臣。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

  • 怀集将军

    官名。三国魏置。《三国志·刘封传》:“申耽降魏,魏假耽怀集将军,徙居南阳。”杂号将军名,三国魏置,掌征伐或驻守。《三国志·蜀书·刘封传》:“申耽降魏,魏假耽怀集将军,徙居南阳。”

  • 战国行政区划。诸侯列国于边地设置郡一级行政机构。初时郡比县小,其后郡大于县。《鹖冠子·王铁》: “十县为郡,有大夫守焉。”《史记·韩世家》:“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为三十六

  • 达琫

    官名。清朝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之一。隶于噶伦。管理马厂之事。前藏设六品官二人,后藏设五品虚衔一人。缺出以大营官、边营官及嘎厦卓尼尔升补。唐古特官。清设于前藏,秩六品,属唐古特文官。员额二人,掌司马厂事务。

  • 宫闱司

    官署名。金朝置。属宣徽院。掌宫中閤门之禁。设令、丞领司事。世宗大定二年(1162)改为局。参见“宫闱局”。

  • 法官

    官名。①战国秦置,为执掌法律条文官吏。《商君书·定分》: “遇民不修法,则问法官。法官即以法之罪告之。民即以法官之言正告之吏。吏知其如此,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又不敢犯法。”后用以称法司之官。②明朝道

  • 户部副使

    官名。宋初置,以员外郎以上官充任,掌三司户部之事。太宗端拱元年 (988)罢,淳化三年(992) 复置,后又罢。至道元年 (995) 又置,真宗即位,三部副使皆迁官,遂罢。咸平六年 (1003) 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