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流内

流内

官制术语。在一定官阶、品位之内,谓流内;相反,则为流外。南朝梁流内九品十八班,为清流。陈沿其制。北齐有九品三十阶、视官十三等。隋朝为九品三十阶、视品十四等。唐朝九品三十阶,及萨宝府、亲王国官及三师、三公、开府、嗣郡王、上柱国以下,护军以上勋官带职事者府官,五品至从九品,玄宗开元(713—741)初唯萨宝、袄正二官,余皆罢。宋朝为九品以内正官、视品官、同品官。


古代官阶分为九品,自三国曹魏开始,历代相沿不改。隋朝自一品至九品称为流内,九品以下的称为流外。唐沿其制,流外官升入流内官。称为入流。明清称流外官为未入流。

猜你喜欢

  • 省可尚书奏事

    十六国后赵所设总揽军国政务的一种名义。职权与“录尚书事”相类,乃宰相之任。《晋书·石勒载记下》: “勒令其太子省可尚书奏事,使中常侍严震参综可否,征伐刑断大事乃呈之。”

  • 司天台提点

    官名,金朝置,正五品,掌天文历数、风云气色,密以奏闻。其佐官有监,从五品;少监,从六品;判官,从八品。见《金史·百官二》。官名。金代司天台以提点为主官,职掌相当于唐代的司天台监,参见“司天台”。

  • 平准署丞

    见“平准丞”。

  • 通禁郎

    内侍阶官名。金朝置。二十五阶之第十二阶,秩从六品上。官名。金代内侍官,从六品上,称通禁郎。见《金史·百官一》。

  • 关都尉

    官名。秦置。入汉因之。函谷关、武关、玉门关、阳关皆置。掌守卫关隘,稽察行人,征收关税。其中函谷关尤为重要。西汉文献凡称关都尉而不冠地名者,皆指函谷关都尉。当时重视关都尉人选,或以才能,或以大臣子弟、皇

  • 帐下吏

    官名。三国魏置,军中官佐。《三国志·乐进传》:“以胆烈从太祖,为帐下吏。”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为军中佐官。《三国志·魏书·乐进传》:“(乐进)容貌短小,以胆烈从太祖,为帐下吏。”

  • 右奉宸卫将军

    官名。即右千牛卫将军,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右千牛府将军置,旋改右千牛卫将军。

  • 太子左赞善大夫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置,以取代太子中允之职,员一人。咸亨元年(670),中允复旧,遂别自为官。员五人,掌侍从翊养,职比谏议大夫。正五品上。仪凤四年(679) 增为十人,以诸王之子任之。睿宗景

  • 大乐署令丞

    官名。金于太常寺设大乐署,兼鼓吹署职掌。有令,从六品及丞,从七品。掌调和律吕,教习音声并施用之法。属官有乐工部籍直长、大乐正、大乐副正。并有乐工一百人。元中统五年(公元124年) 于太常礼仪院置大乐署

  • 住俸

    官制用语。凡官员因丁忧或受处分,自开缺之日,停给俸银,称住俸。又,京官外出公务,其原俸仍由京城支领,本人在外另得俸饷,称“行俸”,亦名住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