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幄郎君
宫廷给使名。辽置,属殿幄局。见“著帐局”。
宫廷给使名。辽置,属殿幄局。见“著帐局”。
官名。虞舜时为掌宗庙祭祀之官。见《尚书·虞书·舜典》。新莽时,曾为太常改称,又以宗正官并入,或典兵,加将军衔,称秩宗将军。后世亦用以称礼部。官员。舜时有此官,掌郊庙祭祀等。《尚书·舜典》:“帝曰:俞,
北洋政府市自治制中普通市市长的佐助人员。参见“市自治制”。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公布《文官官秩令》,分文官之秩为上卿、中卿、少卿、上大夫、中大夫、少大夫、上士、中士、少士九等;加秩有同中卿、同上大夫、同少大夫、同中士、同少士、均秩同本
见“提调”① 。
宋朝功臣号。以赐皇子、皇亲、文武臣僚及外臣。参见“功臣号”。
官名。即典牧丞。
官名。清末民政部疆里司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二人,正五品,掌司事。
官名,为少府属官,职似符节令史,掌符著事。著:书也。蔡质《汉仪》说:“少府符著出见都官从事,持板。都官从事入少府见符著,持板。”
官名。见“左中郎将”。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九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