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殿中曹

殿中曹

官署名。魏晋南北朝皆置。参见“殿中尚书”、“殿中郎”。


官署名,三国魏始置,为尚书台属曹,以尚书郎为其长官,主殿中事务。其后晋和南北朝多置。北齐殿中曹掌供御衣食百官留守名帐,宫殿禁卫等。参看《通典·职官四·历代郎官》。

猜你喜欢

  • 直隶州知州

    官名。为直隶州的长官,掌该州政令。参看“直隶州”条。

  • 美凌章京

    即“梅勒章京”。

  • 众议院惩戒委员会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众议院常任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一人,理事一人或数人;委员,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二十三人,七年(公元1918年)减为十五人。掌审查惩戒事项。

  • 全营翼长

    即“总理全营事务翼长”。

  • 卫尉丞

    官名。秦汉魏晋南朝皆置一员,为卫尉副贰,协掌宫门禁卫。西汉秩千石,东汉秩比千石,魏、晋、宋七品,梁四班,陈八品。北魏增置少卿为卫尉之副,丞降为佐官。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中,二十三年改从

  • 陵尹

    官名。春秋时楚国置。《左传·昭公十二年》:“陵尹帅师围徐以惧吴。”

  • 郡王

    爵名。隋朝始置。位在王下,从一品。唐定以封皇太子之子及异姓功臣,为九等爵第二等。从一品。唐五代后,分封甚滥。宋朝定为十二等爵第三等,位在嗣王下,国公上。辽亦置,有中山郡王、广平郡王等名目,均以封皇室子

  • 第二不领人庶长

    官名。北齐置。原称第二不领民庶长,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视六品。

  • 军勋

    官制用语。即因军功而取得的勋级。北魏在每次战事结束后,由主将把部属的勋劳记载在勋书上,送吏部与中兵局,吏部根据勋书除官、进阶。孝庄帝建义元年(528)以前,叙军勋不得过于征虏将军,以后则可将余阶积以进

  • 五口通商大臣

    官名。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设钦差大臣,办理外交及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事务,故名。时由两江总督兼。二十四年,改两广总督兼。咸丰八年(1858),复归两江总督兼。十年,改南洋通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