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殄寇将军

殄寇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兴平 (194—195)中置。《三国志·孙策传》:“(袁)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晋、南朝宋沿置,为杂号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八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八品上,北周改为正二命。隋初列为散号将军,正九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 罢。


杂号将军名,东汉末年袁术置,掌帅军征伐或镇守。《三国志·吴书·孙策传》:“(袁)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

猜你喜欢

  • 都给事中

    官名。明清六科之主官。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设六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一人,秩正八品。建文(1399—1402)中改为正七品。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清顺治十八年(

  • 王丞相

    即王国相。皇子封王,其郡为国,置丞相一人,统众官。景帝中五年改丞相曰相,成帝更令相治民,如郡守,有长史,如郡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 同知徽政院事

    官名。元置,为徽政院的副长官。见“徽政院”。

  • 天朝典官

    太平天国官类名,即办理整个政府事务的典官。见“典官”。

  • 才高位下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于不遇类科目。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诏举,冯万石等三人及第。

  • 左右哨

    军营官署名。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于京营五军营、神机营下分置。各设管哨官,称坐营。以勋臣充任,掌管左、右两哨军马,平日驻训,战时从征。

  • 宫殿监副侍

    官名。清朝六品太监之衔名。充敬事房副总管。宦官官名。清置,见“副总管太监”。

  • 山东司员外郎

    官名。即“山东清吏司员外郎”。

  • 邺城门校尉

    官名。西晋置。《晋书·宗室传》:“(武帝)太康(280—289)初,(司马泰)入为散骑常侍、前将军,领邺城门校尉。”主邺城城门启闭,人员出入等事务。

  • 率义侯

    爵名。十六国前赵、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