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旅帅

旅帅

官名。① 《周礼》夏官之属。为一旅之长,下大夫爵。郑玄注: “旅一党”,“凡军帅不特置,选于六官六乡之吏,自乡以下德任者使兼管焉。”孙诒让正义引江永说:“党出五百人为旅,旅帅下大夫,即党正也。”参见“党正”。②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十二卫改帅都督为旅帅,为一旅之长。唐朝三卫中郎将府置,每校尉有旅帅二人,从六品上; 率府为正七品下。折冲府每府十人,从八品上。宋朝官制中有旅帅一职,然只存其名而不除授。③太平天国军中与地方之职官,起义之初仿古制设。军队编制,基层为两,四两为一卒,五卒为一旅,五旅为一师。每旅设旅帅一人,以前、后、左、右、中五营编号。如左八军右营师帅中营旅帅、中十军左营师帅后营旅帅等。下辖卒长五人,两司马二十人,伍长一百人,伍卒四百人,共五百二十五人。另有“职同旅帅”,数不可考。地方建制,以五百二十六家(一说五百家)为一旅,设旅帅一人为乡官。由地方推举,专司一旅之民事、赋役和征兵之事。下属与军中相同,然不如军中位尊。


官名。1、周设此官。周代军制,五百人为一旅,其统帅为旅帅。《周礼·夏官·司马》:“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

2、隋炀帝改帅都督为旅帅。见《隋书·百官下·十二卫》。

猜你喜欢

  • 洛阳令

    官名,掌治其县,(见《后汉书·郡国志一》)。《后汉书·邓寇传》:“司隶校尉应奉、河南尹何豹、洛阳令袁腾并驱争先,若赴仇敌。”

  • 刑曹清吏司

    官署名。明北京行部所属六曹清吏司之一。永乐元年(1403)始置,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四人,正六品。下设照磨一人,正九品,司狱一人,从九品。十八年迁都北京,遂罢。参见“北京行部”

  • 乘舆

    皇帝的代称。蔡邕《独断》说:“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托之于乘舆。”

  • 制勘司郎中

    官名。清末法部制勘司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定额三人,正五品,奏补。掌本司事务。

  • 功德使司

    见“功德司”。

  • 判祠部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员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掌祠祭画日休假令、受诸州僧尼道士女冠童行之籍,给剃度受戒文牒。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祠部司复置郎中、员外郎,遂罢。

  • 太子千牛

    东宫武官名。唐开元中,改太子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并为太子千牛,秩从七品上。分置于左右内率府,各四十四人。

  • 水利经费保管委员会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属于省政府。依照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五月十三日行政院公布的《省水利经费保管委员会组织规程》,该会掌水利经费的筹备及保管,水利经费用途的监督及水利经费预算决算的审核。

  • 驻防都统

    武官名。清置,秩从一品,官阶与驻防将军同。员额仅有二人,分驻于张家口与热河,统辖驻防八旗军队。张家口都统兼辖察哈尔游牧之事,故亦称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兼管木兰围场及游牧之事。

  • 信部郎中

    官名。渤海国右六司信部属官,位卿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