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文林郎

文林郎

官名。①散官。隋文帝开皇六年 (586)置为八郎之一,从九品上,炀帝大业三年 (607) 罢。唐高祖武德七年 (624) 置为从九品上文散官,宋初因之,神宗元丰三年 (1080) 废。金、元皆用为文散官,为四十二阶之第三十五阶。金正八品上; 元正七品,敕授。明、清沿置,以授正七品文官。②职事官。隋炀帝大业三年于秘书省置,员二十人,从八品,掌撰录文史,检讨旧事。③寄禄官。宋徽宗崇宁二年 (1103)置,为选人新寄禄阶官,取代旧官留守、节度、观察推官及军事判官,从八品。


官名。隋置文林郎,为文散官。见《通典·职官十六·文散官·文林郎》。唐宋文阶官制,从九品上称文林郎。见《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宋史·职官九·文散官》。金代文林郎为正八品上。见《金史·百官一·文官九品》。元代为正七品。见《元史·百官七·文散官》。明代为正七品升授之阶。见《明史·职官一·吏部》。清代正七品皆为文林郎。见《清史稿·职官一·吏部》。

猜你喜欢

  • 同签宣徽院事

    官名。金朝宣徽院置,正五品,位同知宣徽院事下。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复置二人,正四品,位签宣徽院事下。官名。金置,为宣徽院副长官,品位在使及同知宣徽院事之下而在判官之上。与使等共掌朝会、燕享、殿

  • 左右司御率府

    东宫警卫机构。见“左右宗卫率府”。

  • 上林苑监

    官署名。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议开上林苑,太祖朱元璋因其有妨民业而止。永乐五年(1407)始设于北京,为正五品衙门。置左、右监正各一人,左、右监副各一人,左、右监丞各一人。下设良牧,蕃育、嘉蔬、林

  • 左仆

    官名。战国置。掌驾驭战车。《善斋吉金录》卷一四页四著录战国官印文: “左仆囗鈢。 ”刘体智释注: “周制一车,左为仆,右为戎。戎右,故此称左仆。”

  • 上林中十池监

    上林中十池监,即上林十池监,详“上林十池监”条。

  • 五百石

    战国秦国所设官禄等级,亦为年俸五百石官吏代称。《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 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南朝宋置为小县长官的俸禄等级。《宋书·百官志下》: “县令千石至六百石,

  • 京尹

    京府尹之通称。南朝宋、齐、梁用以称丹阳尹,十六国北燕称昌黎尹。唐朝指东京、西京、北京等尹。宋朝用以称西京、南京、北京及开封府尹。明朝用以称顺天府、应天府尹。清指顺天府尹。官名。首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

  • 主文中散

    官名。为北魏中期由中散官中分化出来的专门掌管文书事务的中散官。任职于秘书省、侍御曹的称“秘书主文中散”、“侍御主文中散”。五品中。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罢。参见“中散”。

  • 舍利都监

    官名。辽置,见“舍利司”。

  • 待补法

    南宋太学招补新生的一项规定。孝宗淳熙四年(1177),太学行混补法,以考生太多,遂改待补法加以限制。后每遇科举年分,诸州未解发者百人取三,选解试时有两场或一场试卷文理优长者,于本州备案,待太学补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