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折冲都尉府

折冲都尉府

军府名。唐太宗贞观十年(636) 改统军府为之,遍布全国各主要州,皆有名号,有折冲都尉、左右果毅都尉,掌领所属备宿卫,出师则总领军器、粮草、物资、传点等事; 以善骑射者为越骑,余为步兵; 凡兵马在府,每岁季冬,则习以军阵、战斗之法;武则天垂拱(685—688)中,以千二百人为上府,千人为中府,八百人为下府,赤县为赤府、畿县为畿府;属员废置略有变化,置长史 (或司马) 总司兵、司骑二局; 又有左右别将、兵曹参军事; 以三百人为团,以校尉统领; 团下有旅,以旅帅统领; 旅下为队,以队正领之; 队下有火,以火长领之; 玄宗天宝(742—756)中停止上下鱼符及上番、发兵活动,天宝末虽保其官员、保其兵额,却徒具形式而已。


军府名。唐代诸卫设折冲都尉府,每府有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上府从五品下,中府正六品上,下府正六品下;别将各一人,上府正七品下,中府从七品上,下府从七品下。长史各一人、兵曹参军各一人、校尉五人、旅帅十人、队正二十人、队副二十人。折冲都尉掌领属备宿卫。三百人为一团,一校尉领之。左右果毅都尉,掌贰折冲都尉。见《新唐书·百官四上·诸卫折冲都尉府》。

猜你喜欢

  • 官名。由贵族家庭中保育人员的称谓发展而来。《礼记·内则》讲到保育孺子,必须从“诸母”和“可者”中选出“子师”、“慈母”、“保母”来负责。所谓“可者”就是“阿”,“阿”从“可”声,“可”“阿”同音通用。

  • 护赤沙中郎将

    官名。十六国前秦置。《晋书·苻坚载记》:“大鸿胪韩胤领护赤沙中郎将,移鸟丸府于代郡之平城。”

  • 宰司

    宰相的别称。《三国志·魏书·蒋济传》:“位备宰司。”

  • 珍羞署令丞

    官名。北齐始置肴藏署,至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改为珍羞署,神龙初复旧,开元初又改为珍羞署。有令及丞,掌供祭祀、朝会、宾客的各种珍羞。所属有府三人,史六人,典书八人,饧匠五人,掌固四人。宋光禄寺有太

  • 牛羊供应所

    官署名。宋朝置,职掌同牛羊司。参见“牛羊司”。官署名。属光禄寺,见“牛羊司”。

  • 梅勒额真

    满语官名。又作“美凌厄真”。意为“围肩之主”。或 “两肩之主”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编立八旗,每旗设一固山厄真,又设左、右梅勒额真各一人以佐之。后金天聪八年(1634),改称“

  • 五利将军

    西汉武帝封膠东宫人栾大为五利将军。一般地说,将军都掌征伐,而五利将军仅是一个封号。武帝想长生不老,栾大骗他,于是被封为乐通侯,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佩五将一侯印。详《史记·

  • 侍讲学士

    官名。唐玄宗时于集贤院置,以五品以上官员充任,掌质史籍疑义。宋真宗咸平二年(999),置翰林侍讲学士,多以台谏官、宫观官兼充,秩正七品。金朝沿置,一人,从三品。元朝于翰林国史院置,二人,从二品,蒙古翰

  • 殿中员外将军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南北朝沿置。即正员之外添授的殿中将军,职掌与殿中将军同。后赵末石闵辅政,为树恩惠,奏请殿中将士万余人皆授此职。南朝隶左、右卫。梁定为流外七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

  • 引爽

    官名。南诏官,主客,由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