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领中丞司事
即“总知中丞司事”。
即“总知中丞司事”。
官署名。元置,为侍卫亲军中主要以色目军士组成的军事机构。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依贵赤、唐兀二卫之例设置, 秩正三品。其设官累有变易,后定置达鲁花赤一人,都指挥二人,俱正三品;副都指挥二人,秩从三品
国民参政会内所设审查议案的组织。见“国民参政会”。
宋初选人第一阶至第三阶本官阶的通称。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分别改称承直郎、儒林郎与文林郎。参见“选人”。
官名。汉初少府所属有技巧令及丞,武帝时改属水衡都尉。《再续封泥考略》卷一有“技巧钱丞”封泥,《关中秦汉陶录》卷四有西安汉城向家巷出土的五铢范上题有“巧二”字样。可以推知技巧是主管刻铸钱模子之官。陈直《
官署名。清朝兵部车驾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二人。
“左民都令史”省称。唐人修《隋书》,避唐太宗讳,改称“左户都”。
尚书令、 仆射合称。 《晋书·周传》: “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 ”
流外官名。唐置于太子率更寺,员额六人,秩流外四品,掌知漏刻。
官名。见“司驭寺”。
官名。南朝宋门下省、梁中书省置。北朝北魏尚书诸司、北齐门下省亦置。北齐员八人。隋文帝时为太子官,门下坊、典书坊各置四人。开皇十四年 (594) 诸省各置主事令史员。炀帝大业三年(607)定令,诸司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