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征聘

征聘

周朝朝廷以礼招聘有才能者入朝为官。《左传·宣公九年》: “王使来征聘。”


以特征与聘召方式任用官吏的制度。其制始于秦,秦代有以文学征为博士者,如《史记·叔孙通传》记叔孙通“秦时以文学征, 待诏博士。”有征吏之“最”者,《汉书·萧何传》记萧何在秦时为泗水卒史,给事第一,监御史欲言于朝廷征萧何用之,何心不愿,以情固请,御史乃止。”有征召为丞相者, 沈约《宋书·自序》说“秦末,沈逞征为丞相,不就。”汉代沿秦征聘之制, 《汉书·高帝纪》记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下诏说:“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其后自武帝以至东汉,常有征聘之举。凡征聘年高德重者并用安车蒲轮以尊礼之;一般被征者须自备车马诣京师。被征诏者在赴京途中有时特令县次传舍供应酒食,并及从者。当时人们把征聘看作是最尊荣的仕途。后世亦常有征聘处士、隐逸为官之举。

猜你喜欢

  • 北京行太仆寺

    官署名。参见“行太仆寺”。

  • 公府骑士曹

    公府诸曹之一。东晋初,晋元帝镇东丞相府置骑士曹,以骑士参军主之,所掌不详。

  • 镇副将

    官名。北魏置,镇的副长官,佐镇将掌镇务。重要之镇置都副将,职掌同,而品秩在其上。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皆未载其品秩。官名。北魏置,《历代职官简释》:“北魏沿北边置六镇,其

  • 司典

    官名。春秋时晋国置。掌国家典籍的史官。《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汝,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官名。春秋时晋国设置。《左传·昭公十五年》: “女,司典

  • 和会司

    官署名。清末外务部所属四司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掌订立约章,奏派使臣,更换领事,各国使臣觐见、会晤,本部官员升调各事。置郎中、员外郎、主事等。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置,属外务部。

  • 左尚丞

    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左尚方丞置,为左尚署次官,五员。初为正九品上,玄宗开元(713—741)初升为从八品下。北宋存其名而罕除授。

  • 唐兀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设于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掌唐兀军(又称河西军)三千人,置司于大都丽正门内。都指挥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辖九千户所。官署名。唐兀是蒙古语党项一词的音译

  • 左车将

    官名,俸比千石,掌左车郎,左车郎主车。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仪注》。

  • 大国舅司郎君

    辽官名。大国舅司佐吏。太宗会同元年 (938),改为敞史。

  • 检校户部尚书

    官名。宋有此加官,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