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序班

序班

官名。① 明朝内阁之属官。掌诰敕之誊副缮正之事。分在诰敕、制敕两房办事,位在中书之下。②明清鸿胪寺之属官。掌殿廷行礼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之事。明洪武九年(1376)设,十六人,从九品,隶殿廷仪礼司。十三年增至四十四人。三十年始隶鸿胪寺,增为五十人。洪熙元年(1425)南京鸿胪寺设九人。嘉靖三十六年(1557)革八人,万历十一年(1583)复设六人。清顺治元年 (1644) 沿设,二十二人。乾隆七年(1742)定为四人,均汉员,从九品。又于儒学生内考录学习序班八人。③ 清朝会同四译馆之属官。顺治元年(1644)置翰林院之四译馆,设二十人,乾隆十三年(1748)定制设二人,从九品。掌教习各国文字,以备翻译。


官名。明清皆置,属鸿胪寺,掌整饬殿廷行礼时百官的班位。《明史·职官三·鸿胪寺》:“序班五十人,从九品……序班典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清史稿·职官二·鸿胪寺》:“序班掌百官班次。”

猜你喜欢

  • 幡校

    军官名,汉置,掌幡旗的军校。幡,一种窄长的竖旗,垂直悬挂。《汉书·成帝纪》:“(元延二年)冬,行幸长杨宫,从胡客大校猎。”注:“如淳曰:合军聚众,有幡校击鼓也。”

  • 宿卫统

    官名。北魏置。统带宿卫军士,负责宫廷守卫。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从六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品未载。

  • 御伯

    “御伯中大夫”省称。官名。北周置,属天官,掌出入侍从;又称御伯中大夫。《通典·职官三·侍中》:“后周初有御伯中大夫二人,掌出入侍从,属天官府,保定四年改御伯为纳言,斯侍中之职也。”

  • 昭华

    内官名。三国魏明帝置,位在昭仪下,爵比乡侯。晋朝不置。南朝宋武帝孝建三年 (456) 复置。为九嫔之一,明帝泰始元年 (465) 废,三年 (467)复置。南齐不置,梁、陈仍列入九嫔。女官名,三国魏明

  • 珍馐署署丞

    官名。明清光禄寺所属机构珍馐署之副长官。协助署正掌署事。明初设一人,后改为四人,从七品。清朝设二人,俱由满人担任,初制六品,康熙九年(1670)定为从七品。

  • 皇史宬

    明清收藏历朝实录、宝训等书之处。在紫禁城东华门外迤南、太庙之东南。明嘉靖(1522—1566)时始建。清仍之。凡实录、圣训、方略、玉牒等书修成后皆送此保存,由内阁满本房掌管。设守尉三人,正七品; 守吏

  • 刑科右给事中

    官名。参见“刑科左给事中”。

  • 远地

    官场用语。宋朝官员所任差遣之地离都城千里以外者,称远地。宋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凡官员注授差遣离都城逾千里者,称为远地。

  • 全国经济委员会

    宫署名。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始设,隶属于行政院,设委员长、副委员长各一人为正副长官。即由行政院正副院长充任。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九月二十三日及同年十二月八日国民党政府两度

  • 王官

    商、周王室的官位。《左传· 定公元年》:“若复旧职,将承王官,何故以役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