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巡防营

巡防营

清末地方驻防军,亦称巡防队。光绪三十三年 (公元1907年) 因为防军、练军及其他绿营、团练等杂项队伍章制不一,经过挑选,汰弱留强,凡年在二十以上三十五以下,身体强健者,一律按新军编制改为巡防营。每省根据用兵需要,各分若干路(但不得超过五路)。路以中、前、左、右、后或东、西、南、北称之,设统领官,下设帮统官、书记官、会计官、执事官各一人。所辖马、步队各设管带一人,哨官、哨长各三人,书记长一人。以上各员均以绿营将弁兼充。步兵全营额设官、弁、兵、夫三百零一人;马队全营额设官、弁、兵、夫一百八十九人,马一百三十五匹。

猜你喜欢

  • 亲事

    官名,掌守卫陪从,或被差用。以六七品官之子、年十八以上者为之。诸亲王府并置亲事府;王公以下及文武职事三品以上带勋官者,给予亲事以备差用。在亲事中,有执仗亲事、执乘亲事、亲事。《旧唐书·职官三·亲王亲事

  • 家伯

    周朝称卿大夫家臣之长。别称“家宰”。《诗经·小雅 ·十月之交》: “家伯为宰。”

  • 陆军部左丞

    官名。清末陆军部之职官。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正三品。主掌承政厅秘书、典章两科事项。宣统二年 (1910) 撤。

  • 大行台都令史

    官名。北魏置。《周书·周惠达传》:“正光(520—525)中,(肖) 宝夤为关西大行台,又假(冯)景陵江将军,领大行台都令史,从宝夤征讨。”职掌同尚书都令史。参见“大行台”。

  • 所由

    宋朝下等役职名。掌巡警盗贼,维持治安,隶镇将等官员。较大市镇则设都所由为其头目。(1)唐时因胥吏与差役经办县体事务,每事必经其手,因称胥吏与差役为所由。又因胥吏与差役多属府县,因亦称府县之官为所由。(

  • 北左卫将军

    官名。渤海国十卫之一北左卫次官,置一人。

  • 贵官

    指皇帝、国君。王僧虔《技录》:“短歌行·仰瞻》一曲,魏氏遗令,使节朔奏乐。魏文(帝)制此辟,自抚筝和歌。歌者云:贵官弹筝。贵官,即魏文(帝)也。”

  • 都凭由司

    即“三司都凭由司”。

  • 太和宫马群司

    官署名。辽北面官。掌太和宫所属马匹饲养。置侍中等职掌司事。

  • 四川清吏司郎中

    官名。简称“四川司郎中”。①明清户部四川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四川部郎中设,一人。南京户部四川清吏司亦设一人,皆正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郎中一人。满洲司官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