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名①殷朝下级官吏。掌民众师田行役等劳作。《殷墟文字丙编》第七一片: “令尹作大田。”《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第二十五页第三片: “贞其令尹作王寝。”②西周史官之一。主持册命、祭祀等仪式。《申簋铭》: “王命尹册命申。”③即官。《广雅·释诂四》:“尹,官也。”春秋战国楚官多以尹名。④行政长官。汉朝始以都城行政长官称尹,后代沿袭,仅依其所在地不同而有别,如“京兆尹”、“河南尹”、“丹阳尹”。唐、五代地方府置改长吏为尹,有凤翔府尹、成都府尹、江陵府尹等。宋、辽、金沿之。元朝州县长官亦称尹。明朝仅应天、顺天府置。清顺天府、奉天府亦置,正三品; 奉天府为满洲缺。⑤李自成大顺政权于崇祯十六年(1643)克襄阳后置,职同知府。


官名。1、商朝置,掌作田行役。《殷墟文字丙编》第七十一片:“令尹作大田。”

2、西周置,史官,掌册命,祭祀等仪式。《申簋铭》:“王命尹册命申。”

3、春秋时楚国的宰相称令尹。《史记·屈原传》:“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史记·项羽本纪》:“楚兵已破于定陶,杯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

4、汉朝京城长官称尹。如京兆尹、河南尹。《后汉书·百官四》:“河南尹一人,主京都,特奉朝请。其京兆尹……中兴都洛阳,更以河南郡为尹。”

5、泛指百官。《尚书·皋陶谟》:“庶尹允谐。”王世舜注:“庶,众;尹,官。”

6、唐和五代时府的长官称尹,如凤翔府尹、成都府尹等。其后,宋、辽、金、明、清五朝沿其制。

7、元朝州县长官称尹。

8、民国前期北洋军伐时有道尹。

猜你喜欢

  • 留守五卫

    明代五军都督府的属卫。旧为都镇抚司,总领禁卫,先属中书省,后改隶大都督府,设都镇抚(从四品)、副镇抚(从五品)、知事(从八品)。旋又改为宿卫镇抚司,设宿卫镇抚、宿卫知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改为

  • 监察院院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员额一人,为监察院的长官。其职权有四:一、综理全院事务;二、提请国民政府主席任免所属官吏;三、任监察会议的主席;四、国民政府发布有关监察院主管事项的命令须由院长副署。

  • 西厂

    官署名。明朝宦官所掌之侦缉机构。始置于成化十三年 (1477),厂址在北京旧灰厂。由宦官汪直提督其事,所领缇骑倍于原宦官特务机构东厂。自京师至全国各地,随意侦伺官民隐事,罗织罪名,有生杀之权。曾因群臣

  • 断官

    即“详断官”。

  • 主管官告院

    官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为官告院长官,以吏部诸司郎官兼任。后另委他官充任。

  • 掌仗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掌之一,属尚服局。员二人,从九品,为司仗、典仗之佐。协掌朝贺时帅女官擎执仪仗之事。唐改正八品。宋、金、明悉如唐制。女官名。唐、金皆置此官,正八品,掌仗卫兵器等事。见《

  • 制敕库房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皆置,掌编检敕、令、格、式,主管架阁文书。宋代三省吏员办事诸房之一。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置,主编检敕、令、格、式、简纳架阁文书

  • 登仕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以后改常从郎为之,正九品,掌出使。唐朝置为文散官,正九品下。宋初沿唐制,神宗元丰三年(1080)废。徽宗崇宁二年(1103)又置为选人新寄禄官,取代旧寄禄官试衔知县、知录

  • 典织

    官名。隋炀帝所置女官,尚工局司织副贰,二员,从七品。宫中女官名。见“司织”。

  • 吏部阙榜

    宋朝吏部流内铨公布官缺的文榜。仁宗皇祐(1049—1053)中,吏部流内铨设阙亭,凡州县报官缺,即时出榜公布,称吏部阙榜。后部吏往往隐匿不宣,甚至公然论价卖给选人。宋代吏部流内铨颁布官阙的文榜。皇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