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宫观官

宫观官

官名统称。即宋朝神祠官。真宗时始置。在京宫观,以宰相、执政充使,丞、郎、学士以上充副使,两省五品以上为判官,内侍及诸司使副为都监。又有提举、提点、管勾、勾当、主管等名目。皆食其禄,为佚老优贤之职。神宗时为安置对变法持异议者,始定宫观差遣不限员数,以三十月为一任。又置外任宫观,其俸给,大两省、卿、监及职司资序人视小郡知州,知州资序人视小郡通判。徽宗时天下遍置宫观,知州、通判皆带祠职。钦宗靖康元年(1126),内外官所带提举、主管神雷、玉清、万寿宫皆罢。南宋高宗时,官多阙少,遂许承务郎以上官权差宫观一次,后又有选人在部无阙可入破格除宫观,月给其俸,降资序二等支给,理为资任。


即祠禄官。宋真宗时始置,以此位置罢退大臣,以道教宫观使为名给予一定待遇,以示优礼。初时员额甚少,熙宁以后续有增置。在京宫观,以宰相、执政充使,丞、郎、学士以上充副使,两省或五品以上官为判官,内侍或诸司使、副为都监;在外宫观有提举、提点、主管某处某某宫观之名,皆随官之高下而定,最低一级为监岳庙,均无职事。宫观官如果不是自己陈请而得,则具有贬降意味,与唐代的分司官带有投闲置散意味者略同。神宗时为安置反对派官员,始规定宫观差遣不限员额,以三十个月为一任,规定不得超过二任,兼用执政恩例者,不得超过三任。绍兴以后官员多而阙额少,于是许承务郎以上权差宫观一次,后又有选人在部无阙可入予破格岳庙的,亦有以宰执恩例陈乞而给予的,每月给俸,算作资任。

猜你喜欢

  • 符节丞

    官名。秦置,属少府。入汉因之,为符节令副贰。东汉省。官名,秦置汉因之,为符节令之副,佐令掌符节事。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参看“符节令”条。

  • 总管郎中

    见“广储司总办郎中”。

  • 官署令

    官名。唐朝设此官,负责选择米麦;为官署的长官,下有丞四人,监事十人;属司农寺。参看《新唐书·百官三·官署》。

  • 云南诸路行御史台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升云南道提刑按察司为云南诸路行御史台,治中庆路 (今云南昆明),监治云南行中书省。设官、品秩同于御史台,隶于御史台。二十九年罢,三十年复立。大德元年(1297)

  • 省度量衡检定所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二月十六日国民政府公布《度量衡法》,规定划一全国度量衡,应由工商部设全国度量衡局掌理之,各省及特别市得设度量衡检定所。同年四月十一日工商部即制定《各

  • 公府议曹

    公府诸曹之一。西汉丞相府置,职主谋议。《汉书·翟方进传》记李寻曾为议曹。

  • 陇右牧总监

    官名。隋朝陇右牧长官,置一员,视从五品,掌统诸牧。官名。隋代陇右牧置总监、副监、丞,以统诸牧:其中骅骝牧及二十四军马牧,每牧置仪同及尉、大都督、帅都督等员。驴骡牧,置帅都督及尉。原州羊牧,置大都督及尉

  • 三部巡官

    官名。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978),盐铁、度支、户部置巡官或推官,以京朝官充任,分领各案事务。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废。

  • 建制步兵

    脱离战车独立编制的步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晋作三行以御狄”,是最早出现的建制步兵。建制步兵建立后,在相当长时间内并没有广泛使用于战争,主要是驻扎在边陲山区以及后方城邑,担任边防和卫戍任务。延至

  • 惜薪厂

    官署名。清朝工部虞衡司所属之机构。顺治元年(1644)置,设满、汉监督各一人,由本部堂官委派所属司员带原品充任,每年一更代。掌收发支搭天棚等所用苇席、竿、绳等物。清代工部虞衡清吏司所属机构。掌收发支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