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审计部

审计部

官署名。民国时国民政府置,属监察院,掌理审核监督全国政府各机关的会计。设部长、副部长各一人,审计九至十二人,协审十二至十六人,稽查八至十人。下设秘书处和三厅,分司办事。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监察院。其职权有三:一是事前审计,即监督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关预算的执行,核定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关的收入命令及支付命令;二、事后审计,即审核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关计算决算;三是稽察事务,包括稽察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关财政上的不法或不忠于职务的行动。设部长一人,政务、常务次长各一人,秘书二至四人,处长一人,厅长三人,审计九至十二人,协审十二至十六人,稽查八至十人,科长、科员、佐理员若干人。审计部设审计会议,由部长、次长、审计组合而成,以部长为主席。部内设总务处与第一至第三厅。总务处掌理文书、庶务等事务;第一厅掌理事前审计事务;第二厅掌理事后审计事务;第三厅掌理稽察事务。审计部于各省或院辖市政府所在地设审计处,掌握各该省市内中央及地方各机关的审计及稽察事宜;其他不能依行政区域划分的机关,经国民政府核准,得设审计办事处。

猜你喜欢

  • 黄钺大将军

    官名。三国魏置,指加“假黄钺”名义之大将军,一品,位在三公之上。北魏时元休为黄钺大将军、太傅、大司马、安定靖王(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一五七。《元愿平妻王氏墓志》)。薛修义起兵反抗北魏政权时

  • 总统所

    官署名。元朝管理佛教事务之机构。世祖时设于路以上(亦有设总摄司者),统辖僧录司、僧正司、都纲司,掌理僧尼词讼。凡遇僧尼与百姓发生词讼,则与地方官府共同处理。长官为总统,下设书吏、公使人等。武宗至大四年

  • 管领大都等路打捕民匠等户总管府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隶中政院,设于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掌隶属于皇后宫的人户一万五千。置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副总管各一员。下辖在京二提举司及涿州、保定、真定、冀宁、河南、大名、东平、东

  • 三千营

    军事编制。明永乐(1403—1424)时以塞外降丁三千人组成,置为京军三大营之一。均为骑兵。司巡哨,以警卫京师,选勋臣二人为提督。景泰元年(1450)改立十团营。以原三营称老营,遂废。成化三年(146

  • 王府散骑郎

    官名。清置,亲王府四人,世子、郡王府三人,长子二人。掌佐长史理府事,均以世职领之。

  • 勋府右郎将

    官名。①唐朝左、右卫所领勋卫府次官之一,各置一员,正五品上。②唐朝太子左、右卫率府所领勋府次官之一,各置一员,正五品下,高宗永徽三年 (652) 改名右翊军郎,显庆元年(656)复名右郎将。

  • 鼎罗

    西夏语官名。西夏置,职掌不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六“庆历五年闰五月”条记“夏国主曩霄遣鼎罗威明叶云、吕则依张延寿来谢册命。”鼎罗为威明叶云的官称。吴广成《西夏书事》卷十八译作“丁卢”。

  • 河南中部掾

    官名。东汉置,属河南尹,掌监察属县。西晋亦置。官名,东汉置,属河南尹,掌监察属县。

  • 郡三老

    官名,掌教化,导民为善。由县三老推选,不常置。三老有乡三老、县三老、郡三老、国三老。《后汉书·王景传》:“父闳,为郡三老。”《后汉书·明帝纪》:“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参看“国三老”条。乡

  • 司狱正管守长

    官名。清末法部属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原为兼差,三十四年改为专差。二人,正七品,由各司实缺小京官奏补,任期三年。掌分管两监狱卒,稽查所监人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