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阙教练使
见“使院牙职”。
见“使院牙职”。
官场用语。即纳粟补官,俗称买官。宋朝为三色官之一。宋制,富室纳粟赈粜、雇夫筑城或出钱粮助边,均可依数量多寡补授不同官职。宋太宗淳化五年 (994),规定纳粟一千石赐爵一级,二千石授本州助教,三千石授本
又作“官吏”。战国秦国官府掌文书记录的小吏。《睡虎地秦墓竹简·传食律》:“上造以下到官佐、史毋(无)爵者”。
官制术语。指兼管某项事务。
府的等级之一。金制各路首府以外的府称为散府。元代散府为属于路的府。
官署名。北宋徽宗崇宁(1102—1106)中,于有市易务之处置,共七所,掌出卖熟药。
官名。元置,为徽政院的佐官。见“徽政院”。
太子的称谓。清代称皇帝诸子为阿哥,太子为大阿哥。
官署名。北周明帝即位后,集公卿已下有文学者八十余人於麟趾殿,刊校经史,因立麟趾学,在朝有艺业者,不限贵贱,皆为学士。后以于翼之议,分其班次,以为差等。
见“都部署”。
官署名。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置于行在,掌出卖钞引,以榷货务监官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