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守宰

守宰

地方 官别称,多称郡守。《后汉书·朱浮传》: “间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


泛指地方官。《后汉书·朱浮传》:“而闲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自是牧守易代颇简。”

猜你喜欢

  • 九采

    指各诸侯国。《礼记·明堂位》:“九采之国。”疏:“九州之收谓之采者,以采取当州美物而贡天子,故《王制》云:“千里之外日采。”

  • 东部都尉

    官名。东汉边郡置都尉,领兵兼治民;又置属国都尉,掌归降的少数民族。东部都尉驻会稽(见《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孝顺帝纪》:“(阳嘉元年)二月,海贼曾旌等寇会稽,杀句章、鄞、鄮三县长,攻会稽东部都

  • 副都保正

    见“保正”。

  • 知库

    吏员名。宋置,属殿中省尚辇局,员额二人,与典库共同管理库藏之事。

  • 和声署署史长

    伎术官。清和声署所属的鼓手、乐工,总名署史,其领班称为署史长。

  • 司宗旅下士

    官名。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五月丁亥,改礼部为司宗时,由原礼部旅下士改名,为春官府司宗中大夫属官,正一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职掌参见“司宗上士”。

  • 硬寨太保

    官名。辽置,见“硬寨司”。

  • 司文监

    官署名。明洪武九年(1376)始置。设令一人,正六品; 丞二人,从六品。后改令正七品,丞正八品。参掌给授诰敕之事。十年罢。

  • 大内令

    官名。汉景帝时置,与大农令为平行的官,详见“都内令丞” 。

  • 清平官

    南诏用以指坦绰、布燮、久赞,犹唐朝宰相,决国事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