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祝令

太祝令

官名。秦朝置,属奉常。西汉属太常 (奉常),有丞。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更名祠祀。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又名庙祀。东汉复称太祝令,秩六百石,有丞一人,职掌大祭祀时宣读祝文和迎神、送神等事宜。三国魏沿置,秩六百石,七品,有丞。职掌、隶属同。西晋南北朝因之。南朝宋设令、丞一人。南齐同。梁位一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官品令定为从五品上,太和二十三年官品令定为九品上。北齐于太常寺下置太祝署,掌郊庙赞祀、祭社衣服等事,以令、丞主之。隋初沿置,员一人,从九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罢。


官名,商朝始设太祝,与太宰等为六太。周设太祝下大夫二人,掌六祝之词以祈福祥。秦设太祝令丞,汉沿置,西汉初名太祝,景帝中元六年更名祠祀令,武帝太初元年又更名庙祝。东汉又称太祝令,俸六百石,凡国祭祀,掌读祝及迎送神;庙祭,主席酒。有丞一人,员吏四十一名,祝人一百五十名,宰二百四十二名,屠者六十名。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奉常》、《后汉书·百官志二》。其后,晋、南朝宋、齐、梁、陈及北魏、北齐皆因之;隋初置太祝署,有令丞;炀帝罢署,留太祝八人。唐代也只称太祝,掌出纳神主和读祝文。见《通典·职官七·太常卿·太祝》、《隋书·百官下·太常寺》、《新唐书·百官三·太常寺》。

猜你喜欢

  • 诵训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师氏中大夫诵训中士佐官,正一命。

  • 昂邦章京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总兵”。

  • 内阁帅

    官名。北齐置,员二人。属太子门下坊斋帅局。负责东宫警卫及侍卫太子。

  • 左右虞候率

    东宫武官名。隋左右虞候府的主官为左右虞候,炀帝改为左右虞候率,各置二人。唐龙朔中改为左右清道率。

  • 后宫校事女史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掌铨选人士,四品。

  • 南掌客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81)仿《周礼》掌客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宾部中大夫属官,员一人,掌南边诸国使臣来朝的接待与安排。下设南掌客中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国老

    ①卿大夫、士之致仕者。《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孔颖达疏引熊氏曰:“国老谓卿大夫致仕者。”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 武略佐骑尉

    散阶称号。清朝武职从六品之封赠。初,武职中属绿营者从六品封忠显校尉,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信佐郎; 属八旗者从六品封承德郎,后改武信郎。三十二年,统一为武信佐郎。五十一年,改此称,遂为定制。官名。

  • 总署

    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 广济提举司

    官署名。元置,属徽政院,秩从五品,掌修合药饵,以济贫民。设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