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庙令

太庙令

官名。三国魏太常属官,六百石、七品,下设丞、斋郎、行夜督郎等。蜀、吴亦置,掌帝王祖庙洒扫。两晋、南朝沿置,宋一员,领斋郎二十四员; 南齐一员; 梁置二庙令,二班; 陈复设太庙令,六百石、五品。北魏亦置,又有太庙博士、太庙门仆等。北齐为太常寺太庙署长官,从八品上,掌郊庙社稷等事。隋、唐皆置一员,隋朝正八品下,炀帝大业三年(607)升为正七品; 唐朝从七品下。掌宗庙开阖、洒扫、释奠之礼。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改名清庙台令,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废,以太常少卿一人知太庙事,后以陵寝、宗庙事隶宗正寺。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又置为太常寺属官,正九品,掌宗庙荐新七祀及功臣从享之礼,以入内内侍充任。金熙宗皇统八年(1148)置为太常寺太庙署长官,一员,从六品,掌太庙、衍庆、坤宁宫殿神御诸物及提控诸门关键、扫除、守卫,兼廪牺令事。元惠宗至元三年(1337)太常礼院置为太庙署长官,员二人,从六品,掌宗庙行礼,兼廪牺令事。


官名,三国魏、蜀、吴皆置,掌太庙事务。魏太庙令为太常属官,六百石,七品,掌祭祀。下设丞、斋郎等。蜀、吴掌祖庙洒扫等。两晋沿置。南朝宋一员,领斋郎二十四员。南齐一员。梁置两庙令。陈置,六百石,五品。北魏除置太庙令之外,又置太庙博士、太庙门仆等。北齐为太常寺太庙署长官,掌郊庙社稷等事。隋置一员,正八品下,后升为正七品。唐朝为从七品下,掌宗庙开闭、洒扫、释典之礼。武则天改称清庙台令,后复旧。金为太庙署长官,一员,从六品,掌太庙、衍庆、坤宁宫殿神御诸物及诸门关键、扫除、守卫,兼掌廪牺令事。元为太庙署长官,二员,从六品,掌宗庙行礼及廪牺令事。明清不置。见《通典·职官七·宗正卿·太庙令》、《晋书·职官志·太常》、《隋书·百官中、百官下》、《金史·百官志·太常寺》、《元史·百官四·太常礼仪院·太庙署》。

猜你喜欢

  • 局长

    官名。清末内阁所属制诰、叙官、统计、印铸四局,军咨府所辖测地、军事官报二局,以及邮传部所辖邮政、电政总局之长官。主管各局事。三、四、五品不等。(1)吏员名。宋殿中省尚药局置,掌检点文字。(2)官名。南

  • 最高法院

    官署名。民国置,设在国民政府所在地,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其审理为:1、不服高等法院及其分院第一审判决之刑事诉讼案件及第二审判决之民事诉讼案件;2、不服高等法院及其分院裁定而上告案件;3、非

  • 天坛斋宫

    奉宸苑所属机构。清置,以奉宸苑郎中一人兼管,下设值年员外郎一人,苑丞二人,苑副二人,掌斋宫的陈设、洒扫等事。

  • 学谕

    宋朝学校职事名。仁宗庆历 (1041—1048)中,太学各斋设。神宗熙宁四年(1071),选上舍生担任,每经二员。徽宗崇宁元年(1102),太学外学辟雍亦设。又武学、宗学、算学、州县学皆设。掌以经术教

  • 直接税署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前期置直接税处,于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改处为署,以署长为主官,其职掌在推行各种直接税(所得税、非常时期过分利得税、遗产税),并兼办营业税及印花税的征收。本署在各省区的

  • 秘阁

    ①“秘书省”别称。② 尚书省别称。《文选》卷二四陆机《答贾长渊》: “升降秘阁,我服载晖。”李善注谓秘阁即尚书省。③ 宋朝藏书机构。太宗端拱元年(988)建于崇文院中堂,以藏三馆真本书籍及字画,置判秘

  • 随处交钞库抄纸坊

    官署名。金朝为管理交钞、盐引的机构,属户部。宣宗贞祐二年 (1214),分设于上京、西京、北京和东平、大名、益都、咸平、真定、河间、平阳、太原、京兆、平凉、广宁等府,瑞、蔚、平、清、通、顺、蓟等州。贞

  • 中厩令

    官名。汉初置,掌皇帝舆马。《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戴敬侯秘彭祖条: “以中厩令击陈豨。”《汉书·百官公卿表》未见。官名,汉置,厩在宫中者称中厩。其长官称令,掌养御马,总领厩事。《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

  • 街官

    官名。唐设此官,掌巡察街道。唐张籍《沙隄行呈裴相公》诗:“街官闾吏相传呼,当前十里惟空衢。”

  • 廉清

    选举制度。十六国后赵石勒赵王二年(320),“令群僚及州郡岁各举秀才、至孝、廉清、贤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晋书·石勒载记下》)石勒建初二年(331)又下书令公卿百僚岁荐廉清一人,答策上第者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