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子洗马

太子洗马

东宫属官。洗亦作先。先马,即前驱。秦置,汉因之。掌宾赞受事,太子出行则为前导。西汉属太子太傅、少傅,秩比六百石,以十六员为额。东汉属太子少傅。三国魏因之,七品。蜀亦置。晋朝置八员,七品,为太子詹事属官,掌太子图籍、经书,太子出行则前导威仪。南朝因之,宋七品,秩比六百石; 梁置八员,六班,隶詹事所辖典经局; 陈因之,六品,秩六百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四品上,二十三年改从五品上。北齐置八员,从五品上,属詹事府典书坊所辖典经坊。隋隶太子门下坊司经局,从五品上,初置四员,炀帝时减二员。唐为太子左春坊(门下坊)司经局长官,员二人,从五品下,掌四库图籍缮写、刊缉之事。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经大夫(桂坊大夫),后复旧。宋朝为五品寄禄官,不领本职。辽朝为南面朝官,隶司经局。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为司经局长官,员一人,从五品,隶詹事府。多由他官兼任,后无实际职掌,仅为翰林官迁转之阶。清因明制,满、汉各有员。参见“洗马”。


官名。为太子属官。秦称洗马,汉或称先马,后汉置十六人,六百石,职如谒者,太子出,当值者前驱导威仪。由郎中选补,魏晋宋齐沿置。梁陈设典经局洗马,掌文翰。北齐有典经坊洗马;隋、唐有司经局洗马。唐代司经局洗马二人,从五品下,掌经籍,出入侍从;图书上东宫者,皆受而藏之。辽代称太子洗马。其后各代,或置或不置。见《通典·职官十二》、《续通典·职官十二》、《新唐书·百官四上·司经局》、《辽史·百官志三·司经局》、《明史·职官二·詹事府》。

猜你喜欢

  • 盛京礼部侍郎

    官名。清朝盛京礼部长官。额设一人,满缺,秩正二品。总掌部务。

  • 崇德宫马群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掌崇德宫马群饲养蕃息之事。

  • 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官名。国民党政府时期设置,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

  • 书院使

    官名。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玄宗置丽正书院,聚文学之士,或修书或侍讲,以张说为书院使主管其事。

  • 部堂

    清朝各部尚书、侍郎之通称。又作为总督之别称。清朝称各部尚书、侍郎为部堂,各衙门长官也称部堂,各省总督加尚书衔的,也称部堂。

  • 王国常侍

    官名。西汉始置,属王国郎中令。侍从王的左右,备顾问应对。《汉书·龚舍传》说:“楚王入朝,闻舍高名,聘舍为常侍”。三国魏沿置,秩第八品。晋与南朝宋齐分设左右常侍,梁陈称常侍官。北魏、北齐亦置王国常侍。隋

  • 刑曹

    官署名。宋徽宗崇宁三年 (1104),令开封府置。大观二年 (1108),令天下州府皆置。职掌仿刑部。

  • 京畿统辖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似为京畿统管的别名或改名。见“统管”。

  • 福建暨南局

    地方侨务机关。北洋政府设置,依照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十月十六日内务部呈准公布的《福建暨南局章程》的规定,其职权是保护华侨,主办有关华侨教育、实业,发给旅行证明,调查华侨情况,推销公债等。设总理、

  • 翊卫司

    西夏官署名。元昊建国初期设置,掌统制训练、宿卫戍守及扈从车驾。官有马步军都指挥、副都指挥及诸卫上将军、大将军之号。官署名。西夏设置,掌宿卫,侍从。以马步都指挥为主官,佐属有副都指挥使及诸卫上将军、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