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阶官名。金朝置。二十五阶之第十四阶,秩正七品上。官名。金代内侍官,正七品上,称通掖郎。见《金史·百官一》。
官名。三国魏太子属官。荀闳曾任此职。亦称太子文学。官名,也称太子文学,为太子的文学侍从官。三国魏置,荀闳曾任此官。参看“太子文学”条。
官署名。北魏置,主管佛教事务,由监福曹改名。以沙门统为长官,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下诏: “自今已后,众僧犯杀人已上罪者,仍依俗断,余犯悉付昭玄,以内律僧制治之。”(《魏书·释老志》)北齐时称昭
官名。即守宫丞。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七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官名。元置,见“行中书省”。
见“十猛将军”。
官署名。即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见“驻藏大臣左参赞”。
隋唐时官俸的组成部分之一。参见“田禄俸料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