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外兵

外兵

①官署名。见“外兵省”、“外兵曹”。②“外兵参军”简称。《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府迁骠骑,转外兵。”


官名。魏置五兵尚书,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五曹,每曹置郎,即外兵郎,或称外兵曹郎。晋代外兵分左右。其后,宋、齐、梁、陈、北魏、北齐皆沿置;而北齐外兵也分左右,左外兵郎掌河南及潼关以东诸州丁帐及发召诸兵,右外兵郎掌河北及潼关以西诸州丁帐及发召诸兵。见《通典·职官五·兵部尚书》。

猜你喜欢

  • 掌囚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掌囚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属官,掌拘于刑部的囚犯,下设掌囚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掌讶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有掌讶中士八人,掌迎宾客。北周仿《周礼》之制置掌讶中士,正二命;掌讶下士,正一命。属秋官府宾部中大夫。

  • 金龟

    金印龟纽的省称。此言金印的纽为龟形。这种金质龟形纽的印,为汉朝丞相、大将军、太子及列侯所佩带的印。唐朝为三品以上的官员所佩带,以防召令有诈。见《汉旧仪》、《文献通考·王礼·百官佩鱼》。

  • 校郎

    官名。麴氏高昌国置。位在侍郎之下,分曹理事,有“中兵校郎”、“门下校郎”等。详见各条。官名,汉末曹操始置,三国魏、吴皆置,后世也有沿置,掌监督刺探军政大臣,为帝王耳目。“校郎”又名“校事”,详“校事”

  • 柱国

    官名。①战国楚、赵置,位令尹、相国下,位甚尊。《战国策·东周》: “公爵为执珪,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战国策·赵策四》: “田驷谓柱国韩向曰”鲍彪注: “柱国,楚官,盖赵亦有。”秦、汉之际

  • 尚饰兼尚辇奉御、副奉御

    官名。元置,掌修饰及舆辇事物。属“侍正府”,参见该条。

  • 尚舍局奉御

    官名。即尚舍奉御。

  • 宣判

    宣抚判官简称。

  • 拉雅哈资伯克

    官名。清朝新疆回部官员之一。掌细民争讼。叶尔羌设一人。秩五品。

  • 壮志将军

    见“十壮将军”。官名。南朝梁代有此将军,为十二班。见《隋书·百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