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诸侯封地。《孟子·离娄上》: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赵岐注:“国谓诸侯之国。”《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郑玄注: “大曰邦,小曰国。”②封君采邑。春秋、战国时卿大夫采邑及汉代诸侯王、列侯所食封邑皆称国。


政区名。(1)指王城和国都。西周和春秋时期,王畿内划分国和野两大区域,以郊为分界线,郊以内是国中及四郊,郊以外是野。在王城和国都的城郭以内称为“国中”,在城郭以外,有相当距离的周围地区称为郊或四郊。对野而言,以王城为中心,连同四郊的乡在内,总称为国。(2)商和西周时期诸侯的领地,见“方国”、“封国”。(3)汉以后诸侯王的封地,见“王国”、“侯国”。

猜你喜欢

  • 明甲将军

    殿廷卫士名。明置,见“大汉将军”。

  • 武谕

    武学谕简称。

  • 法部尚书

    官名。清末法部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一人,从一品,特简。掌总理本部事务,监督所属各官。宣统三年(1911),改为大臣。官名。清末置,为法部的长官,见“法部”。

  • 二十二省

    政区名。[Ⅰ]清代地方政区除本部十八省汉族地区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初时均因袭其原来习惯不置行省。光绪初、左宗棠平定天山南北路,十年(公元1884年)于其地建为新疆省,次年又改台湾为省,合为二十省。

  • 科员

    官名。清末中央各部属官,隶各司、科之内,位科长之下。八、九品不等。官员。清末各部在各科员外郎之下有主事,办理科务。南京临时政府始置科员,分一、二、三等,然犹有用主事名义的,如外交部。北洋政府各部、院、

  • 北部大人

    官名。原为少数民族首领称号,十六国代拓跋什翼犍建国二年 (339) 沿用此名。《魏书·官氏志》:“其诸方杂人来附者,总谓之‘乌丸’,各以多少称酋、庶长,分为南北部,复置二部大人以统摄之。时帝弟觚监北部

  • 太子中盾丞

    官名。北齐置,太子中盾署次官,员一人。参见“太子中盾署”。

  • 办事员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1)审计处各股设,相当于科员。(2) 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设,由参谋总长、陆海军总长等充任,为办事处的主要职员。

  • 诸行宫判官

    官名。辽置,见“诸行宫都部署院”。

  • 厌难将军

    将军名号。新莽置。《汉书·翟方进传》:“中郎将李棽为厌难将军”。杂号将军名,西汉末年王莽置,凡将军皆掌征伐。《汉书·王莽传》:“厌难将军陈钦、震狄将军王巡出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