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善扑营

善扑营

清朝专为皇帝演习掼跤、射箭、骗马等技艺之军营。其职掌: 平时准备为皇帝表演技艺,遇皇帝出巡,则与护军一体随班护卫。设有总统大臣,无定员。其下有协理事务翼长二人,左、右翼翼长各三人,笔帖式六人。


承应演习掼跤、射箭、骗马等技艺的军营。清顺治初曾设有善射鹄、善强弓、善扑等侍卫,各有专管,统在三旗额内。康熙八年(公元1699年),少年康熙帝久悉鳌拜专横乱政,虑其力大难制,乃选侍卫、拜唐阿年少有力者为扑击之戏。某日鳌拜入见,即令侍卫等击而缚之,于是有善扑营之制,以近臣领之。善扑营设总统大臣,无固定员额,由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副都统内特简;下设左右翼长各三人,协理事务翼长二人,笔帖式六人。本营演习的技艺,分善扑、勇射、骗马三项:善扑是两人相扑为戏,以倾跌对手为优,额设善扑人二百名;勇射是以弓力多者为优,额设勇射人五十名;骗马以矫捷为优,额设骗马人五十名。每年入冬,皇帝至瀛台观赏上述各种技艺表演,给优胜者以奖赏。

猜你喜欢

  • 使君

    ① 奉命出使者尊称。② 汉朝对州刺史之尊称。三国、晋朝沿用。用以对州郡长官之尊称。《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 “曹公从容谓先主曰: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按刘备时为豫州牧。后世因之。1、

  • 南寺

    官署名。明朝南京大理寺的省称。因与北京大理寺相别,故名。

  • 中都都曲使司

    官署名,金朝置。掌监知人户酝造曲蘖,办课以佐国用。其官有使,从六品。副使,正七品。见《金史·百官三》。官署名。金置,掌监知人户酝造曲(麴)糵,办课以佐国用。设官有使,从六品;副使,正七品;下设都监二人

  • 巡缉科

    海关征税部职员的一种,即海班。见“征税部”。

  • 磨勘司左司副

    官名。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于磨勘司置,左、右各一人,佐司令掌司事。二十年革。

  • 典掌

    宋朝尚书内省二十四司诸典、掌统称。典即指典记、典言、典簿、典闱、典籍、典乐、典宾、典赞、典宝、典衣、典饰、典仗、典膳、典酝、典药、典饎、典设、典舆、典苑、典灯、典制、典珍、典彩、典计、典正,掌即指掌记

  • 南护卫司徒

    官名。辽置,见“南护卫府”。

  • 行台

    ①官署名。三国魏置,为皇帝出征时随侍身边临时执行尚书台职权的机构,由尚书台部分主要官员组成,以便皇帝和执政大臣决定军国大事。两晋时不再随侍于皇帝,而由权臣控制,东海王司马越、荀藩、苟晞、温峤、刘裕等曾

  • 进勇副尉

    宋朝无品武阶官名。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改效用兵甲头置。位在守阙进义副尉下、同进勇副尉上。

  • 理藩院各司员外郎

    官名。清代理藩院旗籍、王会、典属、柔远、徕远、理刑六清吏司各以员外郎为佐官。参见旗籍等六清吏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