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同文馆

同文馆

官署名。①宋朝置,为四方馆之一。神宗熙宁(1068—1077)年间创立,掌接待高丽使者。元丰(1078—1085)改制后属鸿胪寺。南宋改属礼部。②清朝置,为清末之学馆。亦称“京师同文馆”。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批准设立,至同治元年(1862)五月正式开办。先后设英文、法文、俄文、德文四馆,各分前馆、后馆两级,分别教授各国语言文字。光绪二十二年(1896),又增设东文(日文)馆。另外,从同治五年起,先设算学馆,继设化学、格致(力学、水学、声学、气学、光学、地学)、医学三馆。置管理大臣,一或二人,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内特简,掌通五大洲之学,以佐朝廷。下设提调、帮提调各二人,由总理衙门内资深之章京中选充,掌安排课程及督察学生勤惰之事。其教课人员,有总教习一人,洋教习若干人,均由洋人担任; 通洋学之汉教习及汉文教习三人,分别由各省保举及在京招考任用。学生初定为十名,多不过二十四名,同治四年改为每馆十名,至光绪十三年增至一百二十名。初定各馆学习期限为三年,光绪二十一年改为八年,前馆五年,后馆三年。光绪二十七年底,併入京师大学堂。


1、宾馆名。宋置,为四方馆之一,掌接待外国使臣,而同文馆为专管接待青唐、高丽使臣的宾馆。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

2、学馆名。清置,同治二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广东设同文馆,学习经史及英法德俄四国文字;光绪三十一年改称学译馆。见《清朝续文献通考·学校十四》。

猜你喜欢

  • 都司令

    官名。见“护国军两广都司令部”。

  • 典圣库

    官名。太平天国军中给事官。见“军中典官”。官名。太平天国置,掌库藏出入。分设于朝中与军中,朝中的为天朝典官,员额四人,官阶为职同指挥;军中的为各军典官,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监军。

  • 浙江部员外郎

    官名。明初户部浙江部、刑部浙江部均置,各一人,从五品,协郎中掌本属部之事。参见“浙江部”。

  • 苏拉昂邦

    满语官名。汉译为“散秩大臣”。

  • 儒林郎

    官名。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始置,正九品上文散官,炀帝大业三年(607)罢。改于秘书省置,十人,正七品,掌明经待问,唯诏所使。唐朝定制为正九品上文散官。北宋前期沿唐制,神宗元丰三年(1080)废。徽

  • 佐军司马

    官名,东汉中平元年置,掌领兵征伐。《三国志·吴书·孙坚传》:“(朱)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

  • 西羌大都督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晋书·姚弋仲载记》:“弋仲率部众数万迁于清河,拜奋武将军、西羌大都督,封襄平县公。”

  • 莫府

    官署名。同“幕府”。军帅处理军务之机构。参见“幕府”。将军治所称莫府,也写作幕府。《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附李牧传》:“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注:“《集解》如淳曰:将军征行无常处,所

  • 乡有秩

    官名,汉置,掌一乡人,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及赋税多少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后汉书·百官五》:“乡置有秩、三老、

  • 路都总管

    官名。金置,为路总管的主官,见“路总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