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司农少卿

司农少卿

官名。北魏为“大司农少卿”省称。北齐为司农寺次官,员一人,四品上。历代沿置,亦称“司农寺少卿”。隋初正四品上,隋炀帝增为二员,改从四品。唐初增为四员,太宗贞观 (627—649) 减为二员,从四品上。高宗时曾随本寺改名司稼少卿,寻复旧。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置一员,正六品。南宋初省,高宗绍兴四年(1134) 复置。辽朝为南面官。金朝置三员,隶司农司,位次大司农、司农卿,正五品。元末朱元璋吴元年 (1367) 复置,为司农司次官,明洪武元年(1368)罢,三年复置二员,正四品。四年复罢。参见“司农寺”、“司农司”。


官名。金置,见“司农司”。

猜你喜欢

  • 总章监

    乐官名。掌宫廷舞蹈。《后汉书·献帝纪》:建安八年(203)“公卿初迎冬于北郊,总章始复备八佾舞。”李贤注:“总章,乐官名。”三国魏至南朝置总章监。又有“总章工”、“总章校尉”等官。官名。三国魏青龙三年

  • 军医局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设军医司,南京临时政府于陆军部设军医局,以局长为主官,下设庶务、卫生两科。北洋政府时期复称“军医司”,参见该条。

  • 凡担章京

    满语。銮仪卫侍卫之总称。

  • 四辖

    官名统称。南宋榷货务都茶场、杂买务杂卖场、文思院、左藏东西库四处提辖官统称。四辖官外补则为知州,内迁则为寺、监丞、簿,或直接升任杂监司。

  • 左右备身郎将

    官名。隋炀帝时置,为左右备身府的主官,见“左右备身府”。

  • 杂历

    任官制度。明朝定以监生往各衙署历事制度。往各部掌写本之事,或随同御史出巡。往各司写本者,户部十名,礼部十八名,兵部二十名,刑部十四名,工部八名,都察院十四名,大理寺、通政司各四名,随御史出巡者四十二名

  • 娱灵

    西汉宫中女官名号,秩视百石。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子之一,汉元帝置,为“增级十四”第十四级之一。《汉书·外戚传上》:“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娱灵,意思是可以娱乐情灵。详“容华”条

  • 刑察

    见“六察”。

  • 庙干

    流外官名。唐制于太常寺汾祠署置二人,三皇五帝以前帝王、三皇、五帝、周文王、周武王、汉高祖、两京武成王庙各置二人,国子学置二人,均为流外九品,掌守庙之事。

  • 四怯薛太官

    见“怯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