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会上士、中士、旅下士
官名。见“司会中大夫”。
官名。见“司会中大夫”。
官署名。辽朝置。统领归圣军左右厢兵马。
周朝行政区划名。距京城百里之外二百里之内的远郊地区称遂。共设六遂,每遂设遂大夫掌理政务。政区名。西周春秋时期设于郊以外至野以内的地区,为非自由民居住的地区。
指郡守、郡尉和县令、县长。郡守、郡尉官俸二千石,县令、县长称为“长吏”。《汉书·武帝纪》:“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注:“师古曰:谓郡之守尉,县之令长。”参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郡县》。
官名。北魏少府所属有中掖廷监,秩从五品上。参见“掖廷”。
官名。元代设此官。见“虎贲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名。西夏置,见“磨勘司”。
东宫武官名。隋炀帝改左右监门率为左右宫门将。唐初复旧。
官名。汉代廷尉的属官。《汉书》颜师古注:“只随官僚,不主文书。”
县令、县长的合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后汉书·孝顺帝纪》:“且冻羌寇三辅,杀令长。”《后汉书·朱穆传》
科举考试防弊方法之一。糊名之法起于唐。《通典·选举三》说:“武太后又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糊名’自此始也。”不过唐代糊名之制,只在吏部铨试时实行,而未尝应用于礼部举行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