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司仪上士、中士

司仪上士、中士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有司仪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掌接待宾客,摈相礼仪。《唐六典·鸿胪寺》说:“汉大鸿胪有治礼郎,后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置司仪官。北齐鸿胪寺统司仪令。后周司仪上士一人,中士二人。”司仪上士,正三命;司仪中士,正二命。属秋官府宾部中大夫。

猜你喜欢

  • 典寺丞

    官名。北魏、北齐置,为典寺令副贰。

  • 登记司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铨叙部。掌理关于公务员调查登记事项,考取人员登记分发事项及其他人员调查登记或分发事项。以司长为主官,下设科长、科员等,分理本司事务。

  • 金部承务郎

    官名。隋文帝置金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后又减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为“金部员外郎”,见该条。

  • 乐人

    官名。春秋时齐国置。掌奏歌乐。《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晏子臣于庄公”,“公令乐人奏歌”。(1)官名。战国时魏、楚两国设置,掌音乐。桓谭《新论》说:“汉文帝得魏文侯时乐人窦公,百八十岁。”《新论》所说

  • 少庶子

    官名。亲近侍御之臣。战国各封国之君、相国、县令皆设。《战国策·秦策王》: “甘罗为文信侯少庶子。”《韩非子·内储说上》:“商太宰使少庶子之市”。官名。秦置,见“庶子”。

  • 四抚

    抚东、抚西、抚南、抚北将军的合称。详见各条。

  • 翼尉

    官名。又称“步军翼尉”。清朝八旗步军营之职官。初名“总尉”,乾隆十九年(1754)改名翼尉。额设二人,左、右翼各一人。正三品,掌分辖步军,以守卫、巡警京城。武官名。清代步军统领的佐官,秩正二品,左右翼

  • 左伯

    见“左右伯”。官名,即诸侯,为一方之长。《汉书·王莽传》:“(丰)子寻为侍中京兆大尹藏德侯,即作符命,言新室当分陕,立二伯,以丰为右伯,太傅平宴为左伯,如周召故事,莽即从之。”师古注曰:“分陕者,欲依

  • 瑞圣园

    苑园名。见“提点在京四园苑所”。

  • 河西鲜卑大都统

    官名。十六国后凉吕光置。《晋书·秃发乌孤载记》: “吕光遣使署(乌孤)为假节、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都统,广武县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