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太子左卫率”和太子右卫率”的合称。
见“金吾街仗司”。
科举制科之一。宋代设置,属于不遇类科目,于仁宗时诏举之。
即“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领羽林四厢直卫”的省称。
元朝吏职。掌执用中书省印。设四员。吏员名。元置,属中书省,员额四人,掌执用省印。中书省设中书令时,改称监印,参见该条。
官名。明制以主事任漕粮监兑之职,称为监兑主事,见《明史·食货志三》。
官署名。元朝于世祖至元八年(1271)置,掌乐工、供奉、祭飨等务,置乐长、乐副、乐判各一员。秩正四品。二十年(1283),改为仪凤司。官署名。见“仪凤司”。
① 即 “宗正卿” 的别称。《晋书·司马宗传》: “(虞) 胤为大宗正。”《虞胤传》则称“徙胤为宗正卿”。②官署名称。北齐有“大宗正寺”,宋有“大宗正司”,金、元有“大宗正府”,详见各条。
太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见“太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