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右武卫

右武卫

禁卫军指挥机构。隋朝为十二卫之一,置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掌宫掖禁御,督摄队仗,有长史、司马、录事、功仓兵骑等曹参军事、法铠曹行参军、行参军,统开府、仪同府,并领外军宿卫; 炀帝大业三年 (607) 以大将军、将军总府事,并统诸鹰扬府,所领军士名熊渠,置护军四员,掌副贰将军,将军缺则以其一人摄,寻改为武 (虎) 贲郎将,以武 (虎) 牙郎将副之,又置长史、录事参军、司仓、司兵、司骑、司铠等员。唐朝为十六卫之一,置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统翊府及外府府兵,掌宫禁宿卫,大朝会在正殿前以其队次立于右骁卫之下,有长史、录事及仓兵骑胄等曹参军,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又置司阶、中候、司戈、执戟、四色官及长上等属,其翊府有中郎将、郎将、兵曹参军事、校尉、旅帅、队正、副队正等; 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改名右鹰扬卫,中宗神龙元年 (705) 复名右武卫; 德宗贞元二年 (786) 置上将军一员,位大将军上。辽朝置,设大将军、上将军、将军,领折冲都尉、果毅都尉。

猜你喜欢

  • 殄寇果毅都尉

    将官名。金章宗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侵宋时置,位在折冲都尉下,掌领兵作战。见《金史·百官一》。

  • 日讲起居注官

    官名。清朝起居注馆之专职记注官。掌记载皇帝言行及修起居注。顺治十二年(1655)置日讲官,以满、汉词臣兼充。康熙九年(1670) 设起居注馆,以“日讲官”兼充起居注官,故名。后日讲很少举行,日讲官遂为

  • 缅甸馆

    官署名。明、清负责缅甸语言文字翻译的机构。永乐五年(1407)始置,设译字生、通事以掌其事。初隶翰林院,弘治七年(1494)改隶太常寺。清初沿置,隶翰林院。乾隆十三年(1748)省并入礼部。

  • ①爵名。周朝贵族地位较低的一种爵位。士爵又分上、中、下三等。春秋时士多为卿大夫家臣,或食田,或以俸禄为生。《左传·昭公七年》: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②狱官。相传虞舜时皋陶任此官。

  • 太医院丞

    官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改太医院为正五品衙门,置院丞一人,佐院令掌院事。二十二年,复改丞为院判,正六品。

  • 太子坊事

    官名。唐朝内侍省太子内坊局属官,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 置,五员,从八品下,掌序导宾客。

  • 经度制置副使

    见“经度制置使”。

  • 武震总管

    将官名,金朝置。为军中主将或主帅,掌领兵征伐。武震总管,为金国海陵王侵宋时的三十二总管之一。见《金史·百官一》。

  • 判州

    官名。宋朝使相、宣徽使及宰相官至仆射、东宫三师者,即二品以上官,出领州、府,则为判州、判府。三品及三品以下官,出领州、府,则为知州、知府。

  • 执驱校尉

    官名合称,即执马校尉与驱马校尉的合称。汉武帝置,掌选择好马。《史记·大宛列传》:“拜习马者二人为执驱校尉,备破(大)宛择取其善马。”参看“执马校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