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戎卫将军
官名。即右领军卫将军,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右领军卫将军。
官名。即右领军卫将军,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右领军卫将军。
官名。即“精膳清吏司郎中”。
官名。唐朝司农寺九成宫总监次官,置一人,从六品下。
官名。元置,属太史院,秩从九品,员额一人。掌中书省直辖地区印制历书之事。
建置、设立某官。《左传·昭公元年》: “王伯之令也,引其封疆而树之官。”
官名。明洪武三年(1370)置,为王府长史司属官。无定员,从九品。参见“教授”。
官名。东晋、南朝逻所的主将,负责辖区的巡逻、侦候,下设逻将。见《梁书·武帝纪上》、《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三年》。
官名。管理佛教事务之僧官。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于各县僧会司,县各一人,为僧会司长官。品秩未入流,设官不给禄,颁发度牒。掌领一县之僧人。清沿明制,例由礼部拣选通晓经义之僧人充补,移咨吏部注册。清朝
宋代俗称中书门下为中书门下内省,详见“中书门下”。
唐朝称五品以上的武官等为六参官。唐制,武官五品以上及折冲当番者,五日一朝,号称六参官,因其一月朝参六次。唐制,武官五品以上及折冲当番者,五日一朝参,号称六参官。意谓每月六次朝见皇帝。
官署名。北宋置,掌藏兵器,隶卫尉寺。官库名。见“内弓箭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