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右司

右司

官署名。① 初为尚书都省办事机构。隋、唐、五代皆置,隋朝有郎一员,唐朝有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为尚书右丞副贰,掌监督管理兵部、刑部、工部十二司政务。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监管兵部、刑部、工部、案钞房,亦有郎中、员外郎各一员。辽朝沿置。金朝掌本司秦事,总察兵、刑、工三部受事付事,兼带修注官,迴避其间记述之事,有郎中、员外郎各一员。元朝并尚书省入中书省,遂改隶中书省,世祖至元十五年 (1278) 置,掌兵房边关、站赤、铺马、屯田、牧地五科,刑房法令、弭盗、功赏、禁治、枉勘、斗讼六科,工房横造军器、常课缎匹、岁赐、营造、应办、河道六科,有郎中,员外郎各二员。元末朱元璋中书省置,有郎中、员外郎; 明洪武十三年 (1380) 随中书省罢。② 大理寺所统官署。明洪武十四年 (1381) 复置勘磨司,分左、右,有司丞、司副各一员,二十年罢; 建文 (1399—1402)初改大理右寺为右司,置都评事、副都评事、都典簿等; 永乐(1403—1424)初复名右寺。③ 清朝宗人府,盛京礼、兵、刑、工四部均置,分见各条。


官署名。元置,属中书省,掌兵房、刑房、工房三科。《元史·百官一·中书省》:“右司,郎中二员,正五品;员外郎二员,正六品;都事二员,正七品。中统元年,置左右司;至元十五年,分置两司。右司所掌:兵房之科有五,一曰边关,二曰站赤,三曰铺马,四曰屯田,五曰牧地。刑房之科有六:一曰法令,二月弭盗,三曰功赏,四曰禁治,五曰枉勘,六曰斗讼。工房之科有六:一曰横造军器,二曰常课段匹,三曰岁赐,四曰营造,五曰应办,六曰河道。”

猜你喜欢

  • 右都水使者

    官名。北魏、北齐置。《魏书·范绍传》: “转右都水使者。”详见“都水使者”。

  • 省政府行署

    官署名。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设置,为省政府的派出机关。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抗战开始以后,日军逐次侵入各省,其占领所至,常将省的地域割裂数份,因此战区各省省政府为谋求行政的贯通,于是有行署或

  • 磬工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玉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磬工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 土指挥使

    武职土官名。清制,秩正三品,甘肃地区置五人:平番县属连城、大营湾、古城各一人,河州韩家集一人,狄道州临洮卫一人,青海地区置三人:南川一人,寄彦才沟一人,北川一人;云南省置二人:普洱府属孟艮、整欠各一人

  • 槛车督

    官名。北齐置,员二人。隶大理寺。官名。槛车为囚拘犯人之车。《释名·释车》:“槛车,车上施阑干以格猛兽,示囚禁罪人之车也。”北齐大理事置槛车督二人,掌槛车之事。所属有槛车掾七人。

  • 军实司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兵部武库司、练兵处器械科归併设立。掌器械、弹药、军装之制造、存储、销用各项事宜。辖制造、保储二科。置司长一人掌司事,下设承发官一人,科长二人,科

  • 户部执照

    清朝给予报捐官生者之凭证。捐事由户部捐纳房主办,收捐或由外省,或由部库,咸丰(1851—1861)以后由京铜局。凡报捐之官生,由户部发给执照,以为凭据。

  • 苗民官

    官名。明朝武职土官,非泛指。设置于湖广、云南、贵州某些苗民区,以当地民族头人担任,世袭。

  • 御药房提督太监

    官名。明置,为御药房长官,掌御用药品,及医官,与太医院官相表里。见《明史·职官三·宦官》。

  • 乡团

    隋朝左右卫诸府、东宫领兵开府置下属组织,有团主一人、佐二人,掌领乡居军户,检查户口,劝课农桑,中后期渐成为里坊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