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县伯中大夫

县伯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县师置,北周沿置。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每方置一人,掌本方事务,下设小县伯下大夫、小县伯上士、小县伯中士以佐其职,领县大夫下大夫等官属。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宣帝即位后复置。正五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官名。北周依《周礼》置,为地官府所属,正五命。任此职者,见《周书·儒林·樊深传》:“天和二年(公元567年),迁县伯中大夫,加开府仪同三司。”参见“乡伯中大夫”。

猜你喜欢

  • 浙江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浙江司员外郎。①明清户部浙江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浙江部员外郎设,一人。南京户部浙江清吏司亦设一人,皆从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员外郎一人,满

  • 高等审判厅厅长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为高等审判厅的长官。见“高等审判厅”。

  • 宫门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有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掌宫门的禁令及户闭,门廷的扫除。北周于地官府司门下大夫之下设宫门中士,正二命;下士,正一命。掌皇城五门的禁令,与《周礼》阍人之职相同。

  • 巡视御史

    专差御史名。金宣宗南迁后,以诸州政务繁多,于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遣御史巡视诸州,初为一年一巡,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以后改为一年二次出巡。

  • 东宫门下通事守舍人

    官名。南朝齐东宫属官,属中庶子,掌宣传皇太子令旨、东宫内外启奏,员四人。梁沿置,流外三品勋位。北齐属门下坊,员四人。

  • 七校

    七校尉统称。西汉武帝置。《汉书·百官公卿表》有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凡八校尉,因胡骑不常置,故言七。或以为中垒原属北军,非武帝初置,不在七校之列。七校为七校尉的简称。汉武帝初

  • 福建都转运盐使司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初年置,掌福建盐政。设都转运使一人,从三品,同知一人,从四品,副使一人,从五品,判官无定员,从六品,及经历司经历、知事,各盐课司、盐仓、批验所大使、副使等职。所产盐行销福建境内。

  • 邑宰

    官名。①春秋时期卿大夫家邑之长。《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②春秋时县令通称。《通典》卷三三《州郡下·县令》:“县邑之长曰宰、曰尹、曰公、曰大夫,其职一也。”晋谓之大夫,鲁、

  • 会同四译馆

    官署名。清朝礼部所属之机构。顺治元年 (1644) 置会同、四译二馆。会同馆隶礼部,以主客司满、汉主事提督馆事。四译馆隶翰林院,以太常寺汉员少卿兼摄馆事,立回回、缅甸、百夷、西蕃、高昌、西天、八百、暹

  • 大都尚饮局提点

    官名。元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置,属光禄寺,秩从六品。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升从五品。掌酝造上用细酒。设提点一人为主官,下设大使各一人,副使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