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使司
见“功德司”。
见“功德司”。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于长才类科目。神功元年(公元637年)诏举,苏颋等七人及第。
宋朝户部右曹郎中、员外郎通称。
官署名。辽朝置,为北面军官,统领右铁鹞子军。
功臣号。宋制,以赐外臣及中书、枢密院臣僚。参见“功臣号”。
宋朝特别法之一。神宗熙宁三年(1070)立仓法。吏人皆给厚俸,称“重禄法”。领取重禄吏人称“重禄公人”,重禄公人受贿或勒索,即从严惩罚。朝廷各司及监司、各州皆行之,以图养廉。
即“西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名,汉置。皇帝皇后死,在未定谥号前称“大行”。大丧,东园武士掌载“大行”车。《后汉书·礼仪下·大丧》:“东园武士载大行,司徒却行道立车前。”“东园武士奉下车,司徒跪曰‘请就下房’,都导东园武士奉车入
县分职诸曹之一。汉置,《隶释》一六《中部碑》前列门下诸吏有门下贼曹,后列分职诸吏有右贼曹掾、右贼曹史。《两汉金石记》卷一一《郃阳令曹全碑阴》前有门下贼曹与主簿同列,后又有贼曹史与金、集、法曹史
官署名。唐武则天文明元年(684)改御史台为肃政台,光宅元年(684)分置左、右,按右台监察京城外文武官僚; 中宗神龙元年(705)改右御史台。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拟百官、设后宫内职时置。诸房各置一人,位比五品敕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