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前锋营

前锋营

清朝负责警卫皇帝之机构。正二品衙门。长官为前锋统领,左、右翼各一人。下设协理事务前锋参领二人,协理事务前锋侍卫二人,协理事务前锋校四人,协理事务笔帖式四人,掌章奏文移。另前锋参领八人,为正三品,下属委署前锋参领四人,前锋侍卫八人,委署前锋侍卫四人,空衔花翎八人,前锋校九十六人,空衔前锋校八人,委补蓝翎长八人,掌分辖营众。额设前锋兵一千七百七十人,满洲、蒙古八旗中每佐领下选二人。前锋营之职掌为平时守卫紫禁城; 当皇帝出巡时则扈从宿卫,阅兵时则充列首队。


清代警卫宫廷的军队。始设于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当时名为巴牙喇前哨兵,满语称“噶布什贤超哈”。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定噶布什贤超哈满洲、蒙古八旗分左右两翼,每翼设噶布什贤嘱喇依昂邦一人。顺治十七年,定噶布什贤噶喇依昂邦的汉文名为前锋统领。前锋营的官兵都是从满洲、蒙古八旗中挑选出来的,每佐领下选前锋二人组成。其职任是守卫紫禁城,皇帝简阅时列为前队,出巡时扈从,在御营前后一、二里外立前锋旗,以为门户,前锋营列帐守卫。前锋营设前锋统领二人(左、右翼各一人),下设前锋参领一人,委署前锋参领四人,前锋侍卫八人,委置前锋侍卫四人,空衔花翎八人,前锋校九十六人,空衔前锋校八人,委署蓝翎长八人,以分辖营众。办理本营章奏文移事务的属官有协理事务前锋参领二人,协理事务前锋侍卫二人、协理事务前锋校四人,笔帖式四人。

猜你喜欢

  • 即升

    官员升赏的方式之一。清制,官员不俟俸满迁秩,称为即升。

  • 戟史

    郡门下吏名。晋置,见《彭祈碑阴》。属于小史之类,掌执戟侍从。

  • 海西辽东道提刑按察司

    元朝地方监察官署名。设于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监治女真水达达地域。二十五年,併入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司。

  • 律师考试

    选拔律师的考试。北洋政府时期始有此制,依照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十月十八日公布的《律师考试令》的规定,律师考试与司法官考试合并举行,典试委员亦由司法官典试委员兼任。考试分甄录试和大试,与司法官考试

  • 十三道提刑按察司

    明朝浙江、四川、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湖广、贵州、云南道提刑按察司的总称。各设按察使、副使、佥事等员,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洪武 (1368—1398)初,曾置北平道提刑按察司

  • 典军

    官名。①主管营兵之官。三国吴置,分左、中、右,地位颇重,张休曾以羽林都督平三典军事。三国蜀置“中典军”、“后典军”,位在护军下。②十六国北凉官,位在长史、司马、五官之下。③隋、唐亲王府所属亲事府、帐内

  • 部官领袖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为朝内六部主管官员的首领。庚申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861年春)《幼主诏旨》以朱兆英为殿前吏部正天官、部官领袖,职同副掌率。

  • 任官

    委任官职。《尚书·商书·咸有一德》: “任官惟贤材。”《礼记·王制》: “任官然后爵之。”

  • 人部承务郎

    官名。隋文帝置民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又改民部郎为人部郎,后又减郎的员额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民部

  • 左右戎卫

    唐府兵十六卫中的两卫。即“左右领军卫”,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