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商部庶务司
官署名。清末农工商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商部会计司设。掌本部收支款项、报销经费与各司员缺升迁调补、承领俸银俸米事,以及各项杂务。置郎中三人,员外郎四人,主事六人。
官署名。清末置,属农工商部。掌收支款项,报销经费,各司员缺升迁调补,承办署中各项杂务以及各司职掌未包括的事项;统辖承值所。本司事繁,设郎中三人,员外郎四人,主事六人。司内组织设例政、会计、保储、庶绩四科,分掌本司事务。
官署名。清末农工商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商部会计司设。掌本部收支款项、报销经费与各司员缺升迁调补、承领俸银俸米事,以及各项杂务。置郎中三人,员外郎四人,主事六人。
官署名。清末置,属农工商部。掌收支款项,报销经费,各司员缺升迁调补,承办署中各项杂务以及各司职掌未包括的事项;统辖承值所。本司事繁,设郎中三人,员外郎四人,主事六人。司内组织设例政、会计、保储、庶绩四科,分掌本司事务。
宋朝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省称。
辽朝职官类名。属南面官,主要为钱帛、转运等官署、官员。有长春、辽西、平州三路钱帛司,各设都点检总其事; 又有诸转运使司、如奉圣、蔚、应、朔、保、西山等州,在山西路还设有都转运使司,各设转运使、副使、同
官名。晋始置,见《世说新语·企羡篇》注引王羲之《临河序》,与郡主簿为两职,与州军府同。南朝沿置,《宋书·刘穆之传》记江为建武将军、琅邪内史,以穆之为军府主簿。《梁书·止足·陶季直传》记
“小匠师下大夫”的省称。
明清宗人府宗令之别称。以其掌皇九族之属籍,故名。又称“大司戚”。
“录副奏折”之简称。
参见“太子内直备身五职”。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有筮人中士二人,掌理以三易辨别九筮,以定吉凶。北周因之置筮占中士,正二命;筮占下士,正一命。属春官府太卜下大夫。
文书名。上行文。清朝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下达的指示和命令的统称。谕和旨的具体区别是: 皇帝特降的命令或因臣僚奏请而下达宣示中外的命令,称“谕”,亦称”“上谕”; 对臣僚奏请批示的意见,或令人传达的某项指示
满语官名。原称“牛录额真”,后金天聪八年 (1634) 改是称。顺治十七年 (1660),定汉名为“佐领”。参见“牛录额真”。武官名。清置,见“牛录额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