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军械司

军械司

官署名。(1)隶属于陆军部。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设军械局,以局长为主官。北洋政府改为军械司,其职掌如下:一、军用枪炮、弹药的制式筹划、支给、交换、检查;二、要塞备炮;三、技术审检院、兵工厂、军械局;四、军用器具、材料的制式筹划、支给、交换;五、军队通信用和铁道、汽球、飞行器可用器材的支给、交换;六、攻城、守城、交通所有兵器器材的备办;七、各项器材的整理、检查;八、军火禁令。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张作霖执政时改隶军事部陆军署。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陆军署亦置军械司。(2)隶属于海军部。北洋政府设置,其职掌如下:一、沿江和沿海水雷、鱼雷、要塞炮、各舰队枪炮的配置;二、台垒、厂坞、营库、桥梁、码头、灯塔、灯杆、浮桩等的建筑,修理和管理;三、枪炮、水雷、鱼雷、火药、子弹和其他军械的制式、支给、交换、检查;四、机器用具材料的制式、支给、交换;五、通信气球用器材和支给、交换;六、各项器材的经理、检查;七、船坞的设备、管理;八、舰艇的制造、修理;九、舰艇的购买、监察;十、军械制造、修理、购买;十一、各项器材的制造、修理、购买;十二、军械人员的考绩。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张作霖执政时改隶军政部海军署。国民党政府海军部亦设军械司,司内分设兵器、设备、保管、检验四科。

猜你喜欢

  • 左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英宗至治二年 (1322) 二月,由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分立。置都指挥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下辖十行军千户所,一守城千户所,一屯田千户所。置营于清州

  • 都厅

    ① 尚书省长官办公场所。《魏书·元顺传》:录尚书事元雍“昧爽坐都厅,负尚书及丞郎毕集。”即“都堂”。② 宋朝诸路州、军职官聚议公事之所。徽宗宣和三年(1121),改名签厅。③宋朝宰相治事之所。徽宗宣和

  • 次俟利发

    官名。突厥有此官,为高级官员。见《北史·突厥传》,参看“次设”条。

  • 六宅使

    官名。唐朝于诸王府置。五代沿置,为诸司使之一。宋初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 (998) 定为同六品,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改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

  • 内亲信

    官名。西魏置。为宇文泰身边的亲近侍卫。《周书·陆通传》:“(陆逞)起家羽林监,文帝内亲信。”

  • 逍遥公

    爵号。北周韦琼辟官不应,被封此爵。见《周书·韦琼传》。

  • 正净

    西夏职官封号。授与下品官,称为文孝恭敬东南姓关上柱国。下有长艳、闻正、缘集、福合、德称,智观、养孝、利式、才盛、意教、复全等十一种。

  • 六部僚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朝上职官。“杨韦事变”后始设,以便从事朝中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工作。因六部以天、地、春、夏、秋、冬定名,故属吏部者称天僚,属户部者称地僚,属礼部者称春僚,属兵部者称夏僚,

  • 见面

    清朝军机处术语。每日皇帝将奏折发下军机处后,凡批有“另有旨”、“即有旨”及未经朱批的奏折,均由军机章京另用黄匣贮放,交军机大臣捧入养心殿向皇帝当面请旨,称“见面”。

  • 皇太妃祇应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属著帐郎君院,掌皇太妃宫帐侍应之事。由著帐户充其杂役。